我刚入职那年,园长听完我的公开课直接说:"不会弹琴的幼师就像炒菜不放盐"才懂,钢琴不仅是教学工具:
有调查显示,83%的家长会优先选择能钢琴伴读的幼儿园。这个数字够吓人吧?
我见过太多人一开始就走偏:
1.死磕拜厄:整整三个月就练那几条,结果上课根本用不上
2.迷信速成:花大钱买"三天弹唱",最后连和弦都按不准
3.逃避视奏:永远只弹熟悉的曲子,新谱子一来就傻眼
最要命的是什么?是有些人练了半年还在用单指戳琴键。别笑,这真不是段子。
后来遇到位特级教师,她给我列了张表:
时间段 | 练习内容 | 特别注意 |
---|---|---|
晨间15分钟 | C大调音阶 | 手腕要像端水杯 |
午休20分钟 | 分解和弦伴奏 | 左手幅度不超过一巴掌宽 |
睡前10分钟 | 视奏《小红帽》片段 | 眼睛比手快半小节 |
坚持两个月后,奇迹发生了——我居然能边弹边观察孩子反应了!以前可是低头找琴键都来不及。
Q:手小的人真的弹不好吗?
A:我1米5的个子,照样能跨八度。关键是学会借力,用手臂重量代替手指力量。具体方法下次细说。
Q:一定要学五线谱吗?
A:这么说吧,就像开车不看导航。简谱短期内能应付,但想即兴改编?五线谱是绕不过的门槛。
Q:每天练多久见效?
A:实验证明,每天3次15分钟的效果,比连续练1小时好40%。碎片化才是王道。
有次教研活动,我鼓起勇气问骨干教师:"您第一次公开课弹砸了怎么办?"哈哈大笑:"有什么完美首秀?我当年把《两只老虎》弹成葬礼进行曲,孩子们哭成一片..."现在我也常跟新教师说:犯错才是最好的教学案例。上次把《小毛驴》弹快了两倍,结果孩子们意外爱上了这个摇滚版,还自发编了套骑马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