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上来就问"一节课"更该问的是:"我花钱买的是啥?"南汇的钢琴班大概分三种:
去年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李阿姨给孙子报了68元/节的便宜课,结果两年下来只会机械弹考级曲,现在听到钢琴声就躲。
有些机构挂着"音乐学院毕业"招牌,仔细一问原来是进修班结业。教你个实用鉴别法:
1. 要求试听时看老师示范(真厉害的都愿意露两手)
2. 问"能不能解释下连奏和断奏的区别"(基础问题最见功底)
3. 观察教室墙上挂的证书——钢印比烫金字体靠谱
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某机构老师,把肖邦《夜曲》教得像打字机说明书,还理直气壮说"级不考这个"。
跑过十几家机构后总结出钢琴教室的潜规则:
有个冷知识:真正专业的教室会控制湿度在40%-60%,你下次去可以带个迷你湿度计试试。
"VIP教学"可能意味着老师同时教三个学生;"补课"往往要凑够五个人才开课。重点看:
去年有家长爆料,某机构所谓的"教学法"其实就是把教材封面换成德文...
便宜课可能更烧钱!比如:
有个血泪教训:王小姐图便宜买60次卡,结果机构半年后就跑路了。
说实话,在南汇找钢琴班就像淘古董——不能只看包装。建议先明确自己的需求(是培养兴趣还是走专业),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实地考察:
1. 能不能随时查看上课监控?
2. 中途换老师怎么处理?
3. 请假制度是否合理?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别被那些"三个月能弹《梦婚》"的广告忽悠了,学钢琴这事儿啊,慢就是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