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2 20:57:22       共计:2216 浏览

你可曾想过,那些在舞台上水袖翻飞的黄梅戏演员,都是从哪里培养出来的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藏在戏曲界的"军校"——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。

这学校到底啥来头?

先给大伙儿捋个明白,这所学校坐落在安徽安庆,就是黄梅戏的老家。2008年才正式挂牌成立,年纪不算大,但来头可不小。它可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黄梅戏命名的高职院校,说白了就是专门培养戏曲人才的"特种部队"有意思的是,别看它叫""教的可都是实打实的传统艺术。从唱念做打到戏曲创作,从舞台设计到文化管理,专业设置那叫一个全乎!

学戏到底学些啥?

第一年基本功训练

  • 早上6点雷打不动的晨功
  • 唱腔课能把人嗓子练冒烟
  • 身段课让你知道什么叫"上一分钟"第二年专业细分
  • 表演方向的开始排大戏
  • 音乐伴奏的要学十几种乐器
  • 舞美设计的得懂戏曲服装史

最绝的是他们的"以戏带功"教学法。简单说就是边排戏边练功,排着排着就把本事练出来了。听说去年排《天仙配》,光一个"桥相会"的身段就练了两个月,学生们都快把道具喜鹊给摸秃噜皮了。

这里的老师有多牛?

这么说吧,随便抓个老师可能都是国家一级演员。有退休的名角儿返聘的,有剧团现役演员来兼职的,最年轻的教师也得是省级院团的台柱子。

张老师教花旦特别有一套,据说她当年演《女驸马》能连唱三个小时不喝水。现在带学生可严格了,一个眼神不对都得重来二十遍。

李教授更神,能随手画出几十种戏曲脸谱,连眉毛该画多长都能精确到毫米。有次上课他示范画了个关公脸,把学生们都看傻了——那叫一个威风凛凛!

学生们平时咋练功?

早上天没亮就能听见练功房里"咿咿呀呀"的吊嗓子声。教学楼走廊永远有人在练身段,食堂打饭的间隙还得比划两下兰花指。最夸张的是宿舍楼下的空地,常年被占来排戏,搞得跟露天剧场似的。

有个学生跟我说,他们排《打猪草》的时候,为了找感觉真去农村体验生活。结果被老乡家的猪追着满院子跑,倒是把惊慌失措的表情练得特别到位。

毕业了能干啥?

大部分都进了专业院团,省黄梅戏剧院的演员里三分之一都是这儿毕业的。也有去影视圈发展的,有个学姐现在专演古装剧,说戏曲功底让她吊威亚特别稳当。

还有转行做戏曲教育的,开培训班的,甚至搞新媒体传播黄梅戏的。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特别火的戏曲变装视频,好多创作者都是这儿出去的。

要说就业率,戏曲表演专业能达到90%以上。毕竟现在传统文化复兴,专业人才缺口大着呢。

报考有啥门槛?

首先嗓子得好,五音不全的趁早歇着。其次身段要协调,同手同脚的肯定没戏。文化课要求倒是不高,但专业考试那关特别严。

去年有个考生唱《夫妻观灯》,评委老师直接说:"你这调儿跑得,观的是霓虹灯吧?"啊,没点真本事还真考不进来。

在这儿上学是啥体验?

用学生的话说就是"痛并快乐着"练功累得跟狗似的,但站在台上听到掌声的那一刻,啥苦都忘了。最开心的是化妆扮戏的时候,看着镜子里自己变成戏中人,那感觉别提多奇妙了。

有个毕业生回忆说,有次演出前突发高烧,硬是打着点滴把戏唱完了。谢幕时观众起立鼓掌,她说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"比天大"## 个人看法时间

要我说啊,这学校最可贵的是守住了戏曲传承的根。现在很多传统艺术都面临失传,他们倒好,不仅原汁原味地教,还想方设法让年轻人爱上黄梅戏。你看他们排的新编戏,加入现代元素但又不丢传统韵味,这就很见功力。

唯一想吐槽的就是宿舍条件一般,八人间还没独立卫浴。不过想想也是,戏曲人嘛,讲究的是"冬练三九夏练三伏"舒服了反而练不出真功夫。

总的来说,要是真心喜欢黄梅戏,这儿绝对是个好去处。别看平时练功苦,等你真正站上舞台,聚光灯打下来的那一刻,就会觉得一切都值了。毕竟能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变成职业,这种幸运不是人人都有的,对吧?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