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听说"理"这词儿,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懵的。简单说就是音乐的语法规则,就像学英语得先认字母一样。在怀柔几家老牌琴行转悠时,发现不少家长以为只要孩子手指动得快就行——其实啊,没有乐理支撑的演奏,就像盖楼不打地基,迟早要塌!
*举个真实例子*:去年有个学员考三级,曲子弹得贼溜,结果视奏环节直接卡壳,就因为没系统学过调式分析。后来补了半年乐理课,今年直接跳考五级过了。
误区①:"乐理书买最厚的肯定没错"——其实《拜厄》配《趣味乐理》就够了,贪多嚼不烂
误区②:"级前突击两个月就行"
——乐理要的是肌肉记忆,得像刷牙一样天天练
误区③:"网上找免费教程也能学"——没人纠正手型,养成坏习惯更难改
1.厨房计时器大法:每天固定25分钟纯乐理时间,雷打不动
2.手机备忘录妙用:拍下老师示范的手势,回家对照练习
3.地铁上的碎片时间:用APP玩音符消消乐(亲测有效)
最近发现怀柔图书馆三楼音乐区新进了批互动教材,带二维码能扫码听示范的,周末去蹭书的人还真不少。这种免费资源不用白不用对吧?
1. 是想考级加分还是纯粹爱好?(目标不同课程选择差很大)
2. 能保证每周至少3次有效练习吗?(实话说不坚持都是白搭)
3. 附近琴行有没有分期付款方案?(突然想到这个很现实的问题)
见过太多人一冲动花万把块报年卡,结果半年就去三次。要我说啊,不如先买十次卡试试水,合适再续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