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路过温哥华花园时,突然被一阵钢琴声吸引住脚步?或者刷到"如何快速学会弹钢琴"的短视频,心里痒痒却不知道从哪开始?别急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——在温哥华花园学钢琴那些事儿。
为什么选温哥华花园学钢琴?
先说说环境。这里的琴房三面落地窗,弹琴时能看到樱花飘落或者枫叶转红,比闷在地下室练琴强太多了。而且隔音做得特别到位,你弹《小星星》跑调八百遍也不会被隔壁投诉——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
师资方面更不用担心。这里的老师分两种:学院派(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的严肃大叔)和实战派(给本地乐队编曲的纹身小姐姐)。报名前可以试听,看哪种风格适合你。偷偷说,周三下午的杨老师经常带学生边喝茶边教即兴演奏,特别适合坐不住的成年人。
零基础常见问题大集合
*"手指短能学吗?" 钢琴家霍洛维茨的手指也不长,关键看手腕放松和指法训练。老师会先教你像猫伸懒腰那样活动手指。
*"每天要练多久?"
前三个月15分钟/天比周末突击2小时强。有个上班族学员把电子琴放办公室,午休练《欢乐颂》左手部分,半年后居然能双手合奏了。
*"学五线谱吗?"
就像问"用筷子吃饭吗"——当然能用手抓,但和弦标记法+简谱只是应急方案。有个学员用颜色贴纸对应琴键,结果考级时发现试卷全是黑白符号...(后来他发明了钢琴记忆卡片反而卖脱销了)
课程设置里的门道
别看宣传单上写着"考级"流行编曲"就晕,其实分三个阶段:
1.生存阶段(1-3个月):
目标是不看琴键弹出《生日歌》,重点解决"左右脑打架"。有个会计学员说这比对账目难多了,直到老师让她把右手旋律想象成现金流量表...
2.兴趣阶段(4-6个月):
这时候可以选分支了。想撩妹的学《City of Stars》,带娃的学《小猪佩奇》主题曲,文艺青年直接挑战坂本龙一的《Energy Flow》简化版。
3.精进阶段(半年后):
有人开始钻研爵士和弦,有个退休阿姨组了钢琴三重奏,最近在社区中心演出时把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改成了布鲁斯版本。
装备避坑指南
初学真不用买三角钢琴!但有些钱不能省:
*电子琴:必须配重力键!某宝上800块的玩具琴会毁掉你的力度控制。有个学员用玩具琴练了半年,换真钢琴时差点把琴键捶断。
*节拍器:手机APP就行,但别用健身用的那个——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有人对着跑步机节奏弹肖邦。
*琴凳:能调节高度的。见过有人垫三本电话簿练琴,结果每次翻页都弹错音。
说到价格,温哥华花园这边比市中心便宜20%左右。团体课大概$35/节,但建议前10节选一对一——就像学游泳,开始姿势错了后面很难改。有个学员图便宜跟20人班,结果三个月还在弹同一首《玛丽有只小羔羊》...
最近他们还搞了个"图书馆"。$99/月可以随时来练琴,包含咖啡和乐谱复印。对于早起型或夜猫子特别友好,毕竟家里有钢琴的人永远不懂租房族的痛。
对了,如果看到琴房角落有台贴着"琴已服务1836小时"标签的雅马哈,那是我当年的""每次路过听到里面传出磕磕绊绊的《致爱丽丝》,都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完整弹出旋律时,差点把咖啡打翻在琴键上的蠢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