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去年观音桥商圈有家开了8年的老牌琴行,转让时学员名单看着有300多人,实际能来上课的不到50个。转让行业的潜规则就是:
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,有人花18万接手沙坪坝某机构,结果发现80%的钢琴需要调律,光维修费就又砸进去2万多。
上周陪朋友去看大坪某家转让机构时,发现个特别容易忽略的点——琴房隔音棉。很多老板用廉价的聚酯纤维板冒充专业隔音材料,这玩意用两年就开始掉渣。建议带着这份清单去考察:
1. 翻开钢琴顶盖看内部榔头磨损程度
2. 测试每间教室的隔音效果(用手机播放85分贝音乐测试)
3. 要求查看最近6个月的消课记录而非报名表
4. 检查消防通道是否被杂物堵塞
5. 假装家长打电话试听,看前台接待流程是否规范
记住,转让方越是急着催你交定金,越要警惕。真正优质的标的,老板都愿意给你两周观察期。
去年渝北区有个血淋淋的教训——某买家签完合同才发现"包含教学设备"这项里,居然不包含最值钱的日本原装钢琴。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:
重点来了:千万别信口头承诺。有位老师接手江北嘴某机构时,对方说"小学音乐老师都会推荐学生来"发现人家早跳槽了。
教你个野路子——放学时段蹲点观察。比如接杨家坪某家机构时,我连续三天下午4-6点坐在对面奶茶店数人头,发现实际到课率还不到宣传的六成。真实数据要这样挖:
突然想到个关键问题:转让费到底该怎么砍价?去年帮学员谈判的经验是,先把付款方式拆成三笔——定金不超过20%,交接后付50%,剩余30%等确认完所有数据再付。记住,所有装修折旧费直接对半砍准没错。
说实话,现在重庆钢琴培训市场就像个围城——里面的人想出去,外面的人想进来。但你要是连消课率都不会算,连钢琴编号都不会查,那真不如直接去买彩票,好歹赔得明明白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