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弹错音不丢人,不弹才丢人"这句话我逢人就说。见过太多人因为怕弹错,连琴盖都不敢打开。其实钢琴就像学骑车,摔跤是必修课。记得有个学员第一节课就问我:",我手指短能学琴吗?"我反问他:"霍洛维茨吗?这位钢琴大师的手也就勉强够八度。"先完成再完美:前三个月允许自己弹得像砸核桃
每天15分钟比周末突击5小时更有效
录音自评比盲目练习重要十倍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练琴最刻苦的往往进步最慢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在进行无效练习。我总跟学生说:"正确弹三遍,别要错误弹三十遍。"有个学员用手机计时发现,自己实际有效练习时间不到宣称的1/3...
"慢练是捷径,分手练是作弊器"真不是开玩笑。去年带过个成人学员,坚持用节拍器从60速开始,三个月就超过了练琴两年的女儿。你看,有时候慢就是快。
"难就对了,说明在爬坡"——这句话贴在我们琴房墙上。遇到过最典型的案例是个考过五级就放弃的孩子,后来她妈妈告诉我,当时要是知道"平台期是身体在重组技能"现在可能都考演奏级了。
突破瓶颈的三大法宝:
1.更换曲目类型(别死磕练习曲)
2.倒着练(从最难小节开始)
3.假装教学(给别人讲解难点)
"练一百遍,不如台上演一遍"——这话是我们校长的口头禅。去年汇报演出,有个平时总卡壳的孩子,上台居然零失误。后来问他秘诀,他说:"评委想象成白菜了。",心理建设有时比技术更重要。
表演前可以试试这些: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"当你需要坚持时,说明方法错了。"凌晨四点练琴的学生吗?那不是毅力,是上瘾。有个退休阿姨来学琴,现在每天弹三小时还嫌少,她说:"比打麻将带劲多了。"培养兴趣的黄金法则:
每周留出瞎玩时间(不按谱子乱弹)
建立即时反馈(录视频发朋友圈)
找到灵魂曲目(那首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曲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