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琴行看见别人行云流水的演奏,是不是觉得这玩意儿得从娃娃抓起?大错特错!咱们天门最近三年报名的成人学员里:
关键就在于找到对的入门方式。比如咱们这儿特有的"代号记忆法"把枯燥的乐理变成手机密码似的数字组合,上周还有个外卖小哥用这方法两周就学会了《生日快乐》。
有些机构动不动承诺"过五级"听着就离谱对吧?正经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这样的:
遇到过那种光炫耀教室用施坦威,结果老师自己都弹不利索的机构吗?选老师要看三点:
1. 会不会用生活例子解释乐理(比如把节拍比喻成心跳)
2. 有没有针对成年人的教学方案
3. 最重要的是——能不能让你保持兴趣
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:"买了琴会不会变成晾衣架?"说几个真实案例:
重点来了:现在很多课程都提供免费体验琴房,完全不用急着买琴。上周我去探店,发现解放路那家琴行新进的智能钢琴,居然能像游戏闯关一样提示错音。
别被每小时80块和300块的差价吓到,这里面的门道其实是:
有个小秘密:每年9月开学季和寒假前,几乎每家机构都会推出限时套餐。去年我邻居就抢到过买20节送5节的优惠,算下来比单报便宜三分之一。
除了能弹曲子,学钢琴还会带来这些意外惊喜: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,如果你连手机钢琴游戏都玩不过三关,可能真的要考虑下自己是不是节奏感黑洞。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天门现在有专门针对音痴的体态律动课,用全身动作来培养乐感,去年结业的学员里有七成后来都能正常学琴了。
说到底,学钢琴就像学游泳,在浅水区扑腾永远体会不到深水区的乐趣。上周我去采访了个坚持两年的学员,他说现在下班弹半小时琴,比刷两小时手机放松多了。这话让我想起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里的台词:"键盘有始有终,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。"而在天门,可能就缺你这样一个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