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"双碳"推进,传统石化产业正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。该校依托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等龙头企业,构建了"对接"体系:
数据对比:
培养维度 | 普通高职院校 | 辽宁石化职院 |
---|---|---|
实训设备价值 | 约3000万元 | 1.2亿元 |
双师型教师占比 | 45% | 68% |
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| 71% | 93% |
通过实地调研发现,该校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。投资5600万元建设的石化虚拟仿真实训中心,可模拟常减压蒸馏等高危工况,学生年均实训时长达到480课时,是教育部规定标准的2.4倍。
产教融合三大创新:
1.现代学徒制:与恒力石化共建"班"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
2.技术反哺:教师团队为锦西石化解决加氢装置优化等12项技改难题
3.资质贯通:学生可考取化工总控工等6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
在新能源崛起的背景下,该校正实施"+新兴"专业改造计划:
值得关注的是,其2024届毕业生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录用率达97%,"毕业即上岗"的培养实效得到行业高度认可。正如该校实训中心主任所言:"不是在教学生操作设备,而是在培养未来生产线的设计者。"从锦州湾畔的实训基地到遍布全国的石化企业,这所学院用65年办学历史证明: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。当多数院校还在讨论产教融合时,这里早已将车间搬进校园,让教案写进工艺卡,这种深度的校企共生模式,或许正是破解"荒"与"就业难"困局的密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