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当你的手指第一次碰到钢琴键盘时,那种冰凉又光滑的触感,会让人莫名兴奋。作为一个完全不懂五线谱的纯小白,我在榆树钢琴工作室的三个月经历,或许能给你一些有趣的参考。
记得那天推开门,听到隔壁琴房正在弹《梦中的婚礼》,说实话——当时就想掉头走人。"这种水平得练多少年啊"心里直打鼓。后来才知道,这种心态就像看到别人跑马拉松,自己连鞋带都系不好就放弃跑步一样可笑。
榆树的老师特别会抓这种心理:
网上总说"手型养成习惯就完了"我前两周根本不敢用力。其实吧...没那么夸张。老师教了个特别实用的方法:想象手里握着鸡蛋。太用力蛋会碎,太松蛋会掉——这个度把握住就行。
常见误区纠正:
1.手腕塌陷:在琴盖放支铅笔提醒自己
2.手指飞翘:假装键盘会咬人就不敢抬太高
3.肩膀僵硬:每15分钟做个扩胸运动
这是我最大的心结。直到看见65岁的张阿姨流畅弹出《茉莉花》,才明白所谓的"定型"是心理暗示。榆树有套专门针对成人的训练:
三个月下来,我居然能磕磕绊绊弹《卡农》了。虽然速度只有原版三分之一,但那种双手配合的成就感,真的比通关游戏还爽。
刚开始都纠结要不要买琴,我的建议是:
→ 前两个月用工作室的免费练习琴
→ 第三个月租电子琴回家(月租300左右)
→ 确定能坚持再考虑买二手钢琴
榆树隔壁就是乐器维修店,老板会帮忙挑性价比高的二手琴。这里插个真实故事:上个月有学员冲动买了三万多的新琴,结果现在当晾衣架用...
老师说"半小时足够",我是不信的。后来发现这行当最神奇的地方在于:有效练习10分钟>瞎弹1小时。关键在于:
有个学员每天午休练20分钟,进步比每晚耗两小时的还快。你看,时间管理有时候比技术更重要。
学钢琴最怕什么?不是手小、不是年纪大、更不是没天赋,而是总在准备"等我有时间"等找到好老师"买了好琴"在榆树见过太多案例证明:开始弹的当下,就是最好的时机。那些让你退缩的理由,三个月后回头看,八成都会觉得自己当初想太多。
对了,上周看到新来的学员在门口徘徊,我主动去搭了话——就像三个月前老师对我做的那样。现在她已经开始练《欢乐颂》了,你说神奇不神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