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钢琴家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,总有人嘀咕:"我这把年纪/这双粗手还能学吗?"其实钢琴就像骑自行车,什么时候学都不晚。江诚这边既有5岁的琴童,也有退休后才圆梦的银发学员——关键看你怎么学。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有位外卖小哥,每天午休抽半小时来练琴,现在都能弹《梦中的婚礼》了。所以说啊,别被"童子功"三个字吓住,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。
现在满大街都是钢琴班,怎么挑才不会踩坑?根据我们调研了200多位学员的反馈,这几个标准最实在:
江诚的刘老师有个特别实用的建议:"试听一节课,看老师是只顾炫技,还是真的在观察你的接受能力。" 三、新手最容易掉进的三个坑
1.急于求成:三个月想弹《野蜂飞舞》?除非你每天练8小时。建议从《小星星》变奏曲开始,稳扎稳打才是王道
2.姿势不当:弓着背弹琴的,半年后脊椎可能要抗议。正确的坐姿应该是——(这里停顿思考下)想象头顶有根线提着
3.只练考级曲目:这就跟为了驾照只练倒库一样,真正上路还是慌
有个特别典型的案例:去年有位学员死活要跳过基础练习,结果现在弹《致爱丽丝》中间那段还是卡壳,不得不回头补课。
除了能表演才艺,学钢琴带来的隐形福利你可能没想到:
记得有次去学员回访,有位宝妈说:"以前陪孩子写作业总发火,现在他练琴我织毛衣,居然成了亲子时光。" 五、关于学费的那些门道
市面上从80元/节到800元/节的课都有,差别在哪?咱们掰开揉碎说: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很多家长刚开始选最贵的课,后来发现孩子更喜欢上集体课的氛围。
教了十五年钢琴,最想对初学者说:别把钢琴当任务,要当老朋友相处。今天心情好就多弹会儿,状态差就摸摸琴键也行。那些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学员,多半都找到了与钢琴相处的乐趣。
有次下大雨,以为不会有人来上课,结果看见68岁的张阿姨撑着伞准时出现在琴房。问她为啥这么拼,她说:"时候想学没条件,现在每次弹完《茉莉花》,都觉得对得起当年的自己。"你看,钢琴这件事吧,从来不只是关于音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