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刷抖音看钢琴教程确实能学点皮毛,但就像做菜不看火候——容易翻车。机构老师的三大优势你品品: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科技城那边有个大学生,自学半年卡在《致爱丽丝》前奏,后来在涪城区找老师调整指法,两周就啃下来了。
逛培训机构跟买菜可不一样,不能光看门脸大小。重点看这几个方面:
1.师资底细:
2.课程设置:
3.硬件设施:
个人觉得园艺山那几家琴行做得不错,特别是允许家长旁听这点很透明。
价格这事儿吧,就像买奶茶——看起来差不多的东西可能差挺多。目前绵阳行情:
注意这些坑:
? 低价吸引然后卖高价教材
? 频繁更换老师(说明留不住人)
? 合同里不写清楚补课规则
建议先买10节课试试水,别一上来就交年费。
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:"我都30了还能学吗?"这话跟问"我现在吃饭还来得及吗"一样离谱。纠正几个观念:
有个在经开区上班的程序员,每天午休练20分钟,半年就能弹《梦中的婚礼》了,关键在坚持。
如果你在犹豫要不要报班,我的建议很直接:先去琴行摸一次真钢琴。那种手指触碰琴键的震动感,和电子键盘完全两码事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学琴最赚的不是学会多少曲子,而是培养出对抗浮躁的专注力。现在绵阳不少机构都有晚间班,下班去弹会儿琴,比喝酒撸串强多了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