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东滩路这两年悄悄冒出七八家琴行,光今年就新开了两家带落地窗的钢琴教室。有家长跟我说:"孩子学琴的路上顺便能买菜,这地段太省事了!"确实啊,菜市场斜对面的「彩虹琴行」甚至搞起了"课时送调音"的活动,这操作挺接地气。
1.贵=好?
东滩路最贵的机构每小时收费280元,但隔壁小区退休音乐老师开的作坊班才80块。有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妈妈花大价钱送孩子去"高端机构"老师全程用英文教乐理,孩子三个月都没搞明白中央C在哪儿...
2.琴房多就是专业?
注意看琴键磨损程度!有家机构摆着20台琴,仔细看有6台黑键都包浆了——这种琴音准可能早就跑偏了。
3.考级通过率100%?
凡是敢这么宣传的,建议扭头就走。钢琴考级又不是流水线生产,哪来的百分百?倒是有家叫「音悦坊」的挺实在,直接公示历年学员的考级录像。
上周碰到个40岁的大哥在琴行咨询,他说:"我这老胳膊老腿的,还能练《致爱丽丝》不?"你看,这就是典型误区!其实:
东滩路「指尖旋律」工作室专门开成人速成班,用手机APP配合教学,好多上班族三个月就能弹简易版《卡农》了。
我观察东滩路这边的钢琴老师大概分两类:学院派和实战派。要是你家孩子准备走专业路线,找戴眼镜那种严肃型的;如果就想培养个爱好,穿牛仔裤弹流行歌的年轻老师可能更合适。有个小窍门——看老师自己的手!要是手指关节明显变形还坚持教学的,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敬佩,但可能教法比较老派...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学钢琴最怕比较。隔壁小孩三个月考三级,不代表你家孩子进度慢就有问题。东滩路地铁口那家琴行墙上挂着句话特别棒——"是时间的艺术,不是速度的竞赛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