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钢琴老师收到锦旗时也挺纳闷——这又不是医院救人,送啥锦旗啊?后来才明白,这面锦旗其实是家长和孩子最朴实的感谢方式。你想啊,现在学钢琴的孩子这么多,能让家长特意去做面锦旗,那老师得教得多好?
举个真实例子:张老师去年收了面锦旗,上面写着"琴艺精湛 育人用心"才知道,她有个学生原本特别讨厌练琴,结果半年后居然主动报名了比赛。这事儿说起来容易,但要让一个孩子从抗拒到热爱,老师得花多少心思?
咱们掰着手指头数数:
1.真能教会:不是光让孩子弹曲子,而是把乐理、手法都讲透
2.懂得鼓励:孩子弹错了不急眼,而是找出问题慢慢纠正
3.会来事儿:知道什么时候该严格,什么时候该放松
4.有真本事:自己弹得好不说,关键是要能教明白
我认识个李老师,他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内向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李老师发现这孩子虽然不爱说话,但耳朵特别灵,就专门培养他听音辨曲。现在这孩子已经能听一遍曲子就弹个八九不离十了,家长能不感动吗?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现在钢琴培训市场的乱象。有些机构啊,就想着赶紧让孩子考级,根本不管基本功。但真正的好老师不一样,他们更看重的是:
王老师跟我说过个事:她有个学生考过了十级,结果连最基本的和弦进行都说不明白。这事儿给她刺激挺大,后来她宁愿少收几个学生,也要把每个孩子都教扎实。
这里头其实挺有意思的。我采访了几个送过锦旗的家长,发现他们最看重的往往是老师做到了这些:
1.耐心超出预期:孩子同一个错误犯十次,老师能纠正十一次
2.真心为孩子想:不光是教琴,还会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
3.教学方法灵活:能根据不同孩子调整教法
4.不藏着掖着: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教给学生
有个家长跟我说,她女儿换了三个老师都不愿意练琴,直到遇见现在的老师。那老师发现孩子喜欢动画片音乐,就专门找这些谱子来教。现在孩子每天主动练琴,进步特别快。
说到底啊,送锦旗这个事反映的是现在家长们对钢琴教育的新认识。不是要培养钢琴家,而是希望孩子能:
我觉得吧,当老师收到锦旗时,最珍贵的不是那块布,而是知道自己的付出真的改变了一个孩子。这种成就感,多少钱都买不来。
话说回来,你要是正在找钢琴老师,不妨问问其他家长: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里,有人送过锦旗吗?这可比看广告实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