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退费受阻场景:
场景类型 | 占比 | 机构常用话术 | 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教学质量不符 | 38% | "每个老师风格不同" | ||||||
课时计算争议 | 25% | "体验课也算正式课时" | 霸王条款 | 22% | "合同第X条写得清清楚楚" | 机构跑路 | 15% | "正在筹款" |
(抓抓头发)说实话,看到这些数据时我也挺震惊的。很多家长签合同时压根没注意——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里,可能藏着好几个""。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26条明确规定: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。换句话说,"概不退费"条款,本身就是违法的!
但问题在于...(敲桌子)很多机构玩文字游戏。比如把""分成:
1. 基础教学费(可退)
2. 教材费(不退)
3. 管理费(不退)
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这些时间节点:
(突然想到个案例)上周有个学员家长成功要回80%费用,关键就在于她保存了微信记录证明老师频繁更换——这属于根本性违约!
第一步:固定证据链
建议用手机拍下这些:
缴费凭证(别只留收据!)
课程表与实际授课记录
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
第二步:有理有据谈判
参考话术:"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80条,您这边连续三个月更换老师,已经构成..."(停顿)看,搬出法条对方态度就会软化。
如果走到诉讼,这里有个费用计算模板:
项目 | 计算公式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应退学费 | (总课时-已完成课时)×单价 | (48-12)×200=7200 |
违约金 | 不超过30% | 7200×20%=1440 |
实退金额 | 应退学费-违约金 | 7200-1440=5760 |
1. "请假怎么补课?"(警惕"过期作废")
2. "更换老师的标准流程是?"3. "提供试听课的完整教案吗?"4. "退费审批需要几个工作日?"
5. "教育局备案号是多少?"深呼吸)说真的,现在有些机构合同厚得像小说,但重点就这几条。建议家长带着录音笔去咨询——这话可能不好听,但确实管用。
深挖下去,你会发现钢琴培训行业有个"高":
这就导致很多机构把预付款当救命稻草。某连锁机构高管私下透露:"如果全面放开退费,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..."(摇头)但这不该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