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摸钢琴键的时候,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——盯着那88个黑白键发懵,脑子里全是"这玩意儿到底从哪开始按?"手型怎么摆才对?"为什么别人弹得像流水,我弹得像砸钉子?" 别慌,今天这篇反思心得就是写给三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的,也是写给此刻正在搜索"如何快速入门钢琴"的你。
刚开始觉得电子琴便宜又省地方对吧?结果用半年就发现力度感应根本是摆设,弹《梦中的婚礼》活像在敲计算器。后来换真钢才发现:
(突然想到个事儿:当初要是有人告诉我二手雅马哈U1比全新杂牌香多了...算了不提了)
老师总念叨"鸡蛋"的姿势,我当初还嫌烦。直到有次录视频才发现自己的手像鸡爪子扒地,这才明白:
1. 手腕要像吊桥一样悬空
2. 指尖垂直下落,别用指腹糊弄
3. 小指不能躺平装死
最致命的是养成了坏习惯后,弹《哈农》第5条时简直想剁手...
曾经妄想一周啃完《拜厄》就去弹《克罗地亚狂想曲》,结果连升降号对应黑键都要掰手指头数。后来才懂:
Q:每天练多久才不算浪费时间?
A:碎片化练习比马拉松式有效!比如:
Q:要不要考级?
A:除非要升学加分,否则考级曲目会吃掉你的兴趣。见过太多人考完十级再也不想碰琴...
Q:看视频自学行不行?
A:前三个月最好找老师!就像学游泳,没人纠正动作的话,后期改姿势比从头学还痛苦。不过可以搭配这两个神器:
1. 慢放0.5倍速的演奏视频
2. 带指法标注的智能曲谱APP
记得第一次"完整"弹完《献给爱丽丝》时,兴奋地录下来发朋友圈。现在再听简直公开处刑——节奏像醉汉走路,踏板踩得像在跺脚,最绝的是中间还即兴"改编"(其实就是弹错了硬圆回来)。但你知道吗?正是这些黑历史让我明白:
钢琴不是体育竞技,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追求技术完美,有人就爱瞎弹哄自己开心。重点是你得先把琴凳坐热,别像我最开始那样,光纠结"不该买节拍器"拖延了两个月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如果看完这篇你还是觉得迷茫...那就对了!钢琴本来就是用时间堆出来的艺术。与其纠结"我的手适不适合弹琴"不如现在就去按响第一个音——反正邻居又不会真的来砸门(大概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