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照着谱子敲键盘,其实啊,初级教学的核心是这三件事:
老张在城关教了十二年琴,他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"教初学者就像教婴儿走路,得先扶稳了再慢慢放手。"## 二、选老师的三大雷区你别踩
1.警惕"考级速成班"
去年有个家长带着孩子连跳三级,结果现在弹《献给爱丽丝》还像在敲木鱼。速成?不存在的!
2.别迷信外国文凭
维也纳回来的老师不一定懂中国小孩。李老师说得实在:"会听孩子说'老师我手疼',比会弹肖邦更重要"3.免费试听课有讲究
真正的好老师试听课会做两件事:检查孩子的手指关节灵活度+测试节奏感。光表演炫技的...你细品。
王阿姨家闺女去年考过五级,她分享的土法子特别管用:
1. 把练习拆成"3分钟套餐"音阶+小曲+自由发挥)
2. 用手机录自己弹的,和原版对比
3. 在琴盖上贴彩色胶带标记常用音区
4. 每周选一天当"着练日"(从曲子末尾开始练)
5. 准备个"错音储蓄罐"弹错就投硬币
1. 老问"练了多久"而不是"今天发现什么好玩的声音"2. 在孩子练琴时做人体节拍器(真的,别打拍子!)
3. 把钢琴当惩罚工具("写完作业不许弹琴"招太毒)
4. 迷信每天必须练满1小时(质量比时长重要100倍)
5. 从来不碰自家钢琴(孩子会想:这东西肯定很无聊)
贵的不一定好,但便宜的肯定有猫腻。刘老师算过一笔账:
我觉得吧,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太多人把钢琴当体育比赛了。见过最离谱的招生广告写着"包过三级"这不是害人嘛!音乐教育最金贵的就是"功夫"煲老火汤似的。
城关这边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凡是学得开心的孩子,家里肯定有个"乱弹琴"家长。这话可能得罪同行,但真心建议——与其砸钱买最贵的课,不如先把自己变成孩子的第一个听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