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银川街头,光是金凤区就有二十多家钢琴培训机构。有的开在商场三楼,有的藏在小区地下室,价格从80到500块一节课不等。这就让人犯嘀咕了:价格差这么多,到底差在哪?
去年教育局抽查发现,37%的机构教师根本没有教师资格证。所以啊,别光看宣传单上写得天花乱坠。
我带侄女去试听时发现个怪现象:有些老师只顾着展示自己弹得多好,压根不观察孩子反应。好的启蒙老师应该做到:
邻居老王家孩子,两年考过八级,现在连《致爱丽丝》都弹不利索。考级证书固然好看,但音乐素养这东西骗不了人。建议问问机构:
兴庆区张姐的教训:给孩子报了城南高端机构,结果冬天每次上课打车费比学费还贵,坚持半年就放弃了。建议通勤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,毕竟学琴是持久战。
现在很多家长容易陷入两个极端:要么功利心太重,要么完全放养。其实啊,钢琴教育说到底是在帮孩子:
西夏区有家机构做得挺有意思,他们每月带学生去老年公寓演出。有个叫乐乐的孩子,从怯场到主动帮老奶奶翻谱子,这种成长比考级证书珍贵多了。
作为过来人,我觉得选钢琴学校就像找对象,不能光看外表。建议家长重点观察三点:
1. 老师眼里有没有光(对教学的热情藏不住)
2. 老学员的续费率(数据比广告实在)
3. 教室里的笑声多不多(快乐才能持久)
最后说句实在的,与其纠结选哪家机构,不如先想清楚:咱们让孩子学琴,到底图的是什么?是想培养个特长?锻炼专注力?还是单纯让孩子多份人生体验?把这个琢磨透了,选择自然就明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