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由原陕西农业学校与林业学校合并组建,该校历经三次校区扩建,现已形成"农科为主、多链协同"9大专业群布局。值得思考的是:农林类职业院校如何避免"大而全"质化竞争?该校用"聚焦"答案:
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该校特色培养方案,可见其突破性变革:
对比维度 | 常规职教模式 | 陕农林职大模式 |
---|---|---|
课程体系 | 学科逻辑导向 | 生产过程导向 |
师资结构 | 专职教师为主 | "师型"78% |
评价标准 | 试卷考核 | 果园亩产达标制 |
这种模式下,学生大二即参与"真实生产项目学分置换"如2024届设施农业专业学生完成的延安日光温室改造项目,直接为农户增收23万元。
当被问及"职业院校如何避免人才培养与乡村需求脱节"时,该校的"站联动"机制具有示范意义:
1.田间教学站:在35个专业合作社设立实训基地
2.技术推广站:年派出师生2000人次开展"科技赶集"3.产业服务站:深度参与柞水木耳等地理标志产品开发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"乡土专家培养计划"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,近三年已培养出47名获中级职称的"秀才"##四、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
在调研中发现,制约该校发展的关键矛盾在于:
但正如该校党委书记在2025年职教论坛所述:"把论文写在黄土坡上,让技能长在农民手里"的办学理念,正在破解这些发展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