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最初站在瑜伽馆前台签合同时,我的手指都在发抖——毕竟两万八的学费相当于三个月工资。但那个连续加班后直不起腰的深夜,刷到某位教练说的"瑜伽是唯一能把健身房年卡钱赚回来的技能"突然就心动了。
报名前我做了张对比表:
考虑因素 | 普通会员 | 教练班 |
---|---|---|
费用 | ¥3600/年 | ¥28000 |
课时量 | 不限次团课 | 200小时特训 |
附加值 | 无 | RYT国际认证/就业推荐 |
开课第一天就发现和想象完全不同——原以为就是学更难的动作,结果第一周全在练山式站姿这种基础体式。我们的印度籍主导师Dev总说:"If you can't teach Tadasana well, you can't teach anything."(要是教不好山式,就别想教别的)
-辅助手法:当第一次被要求用瑜伽绳捆住同学大腿时,我才明白那些看似轻松的调整藏着多少肌肉力学知识。
第三周的"式解析日"噩梦。记得拆解下犬式时,Dev让我们保持这个动作整整40分钟——对,就是那个健身房用来休息的过渡姿势。当小腿肌肉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时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"看似简单的体式最见功力"。
原以为纯技术培训,结果最后两周全是营销课:
1.私教定价策略(震惊!上海静安区的空中瑜伽私教能卖到1200/节)
2. 社交媒体运营(抖音短视拍摄的黄金3秒法则)
3. 甚至还有基础解剖学(终于知道为什么不能随便教会员"甩腰")
拿到证书三个月后,我在三家健身房挂了课表。虽然时薪还没赶上当初的办公室工作,但看着会员们从"老师我腰疼"能完成轮式,那种成就感...怎么说呢,比年终奖实在多了。
如果非要给想报班的朋友建议,我会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