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吸气——感受钟楼的砖石在呼吸,呼气——想象自己是一株西太湖边的芦苇..."每周三傍晚,这座始建于1924年的民国钟楼里总会飘出这样的引导词。作为常州大学最受欢迎的教职工福利项目,钟楼瑜伽班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"养生兴趣组""职工健康示范点"蜕变,现在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(手指轻抚过水磨石台阶的刻痕)每次爬上钟楼三层的训练室,学员小林都会刻意放慢脚步。这座见证过抗战烽火的建筑,如今承载着完全不同的生命律动。课程负责人李雯教授透露:"特意保留原有的木质地板,那种轻微的弹性反而能帮助学员感知重心变化。"安排(2025年秋季学期):
时段 | 课程类型 | 特色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
周一17:30 | 哈他基础 | 强调体式正位 | 办公室久坐族 |
周三19:00 | 阴瑜伽 | 结合颂钵音疗 | 失眠/焦虑人群 |
周五16:00 | 流瑜伽 | 穿插核心训练 | 体能较好的年轻人 |
"你可能不信..."处的王科长挠着头,"去年体检报告上'颈椎反弓'四个字吓得我连夜报名。"如今他不仅能完成标准的下犬式,还自发组织了"间十分钟拉伸小组"数据显示,坚持训练半年以上的学员,肩颈疼痛发生率降低67%,这个数字比市面同类课程高出近一倍。
为什么效果这么显著?教练组独创的"三段式"教学法功不可没:
1.文化预热:每次课前5分钟讲解一个瑜伽哲学概念
2.体式拆解:用建筑力学原理解释动作要领
3.场景迁移:教你在办公椅上就能做的微瑜伽
(擦擦额角的汗)上周的会员分享会上,文学院新入职的助教小张突然哽咽:"在轮式后弯看到彩色玻璃窗的瞬间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'打开心轮'..."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,或许就是钟楼瑜伽班最珍贵的部分——它让严谨的学术大脑暂时停下逻辑运算,在砖石围合的空间里重新发现身体的智慧。
(突然想起什么)对了!如果你也想体验:
最后说句实在话,在这个微信步数都能卷起来的时代,能在百年钟楼里找到片刻的身心平衡,本身就是种奢侈的幸福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