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刚考RYT200那会儿,班里20个人,结业时只剩12个。观察下来,放弃的人基本栽在这几道坎上:
有个真实案例:我同学Linda,银行柜员,前两周天天5点起床练拜日式,第三周直接失联。后来才知道她觉得"一个月还做不好下犬式,太丢人了"其实教练班要的不是完美体式,而是教学能力啊!
报名前务必做三件事:
1.实地试课:别被宣传照骗了,去体验不同流派(哈他/艾扬格/流瑜伽)
2.财务审计:把隐形支出(差旅/补考费)算进总预算
3.时间沙盘:用日历标出所有课程日,提前和老板/家人报备
说到这个,想起个段子:有学员以为周末班很轻松,结果发现两天要练8小时,第二天直接扶着墙走路——量力而行真的不是客气话。
把200小时培训分解成:
建议每完成一关就给自己奖励,比如我当年通过体式考核后,立刻去吃了顿火锅(虽然第二天练习时悔青肠子)。
坚持到底的人往往意外收获:
我带的学员里有个52岁阿姨,结业时解锁了头倒立,现在每周在社区带银发族瑜伽课——你看,年龄从来不是瑜伽的计时器。
1. 别纠结"能不能行"完成再完美
2. 把体式练习当成身体对话,不是考试题目
3. 准备个"糗事记录本":记下摔跤/忘动作的瞬间,结业时笑着回顾
最后说个大实话:教练班就像放大镜,会暴露你所有身体弱点和性格短板。但正是这种暴露,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。那些咬着牙把瑜伽垫铺开的日子,终会变成你未来教学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