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17 10:48:55     共 2155 浏览

一、缘起:为什么我要踏上导师之路?

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走进瑜伽馆,那个连山式都站不稳的自己(真的不夸张,当时教练说我像棵被风吹歪的小树)。经过两年规律练习后,身体的变化让我惊讶:慢性腰痛消失、体脂率从28%降到21%、更重要的是——终于能在同学聚会上淡定地说"练瑜伽"而不是"我偶尔拉伸"(笑)。

但真正促使我报名培训的,是2024年清明假期那场特殊的冥想课。当老师引导我们观想"生命中最想传递的礼物",我脑海里突然跳出个声音:"把这份改变生命的能量带给更多人呢?"(这个瞬间现在想起来还起鸡皮疙瘩)

二、炼狱与天堂并存的培训实录

1. 体能关:每天都是"湿身"挑战

培训首周就见识到传说中的"瑜伽马拉松"| 时间段 | 训练内容 | 崩溃指数 |

6:00-7:30清洁法+调息法★★★
8:00-10:00体式精讲(每天20个新动作)★★★★☆
14:00-16:00教学法演练(每人每天带课)★★★★★
19:00-20:30哲学经典研读★★☆

最难忘的是第三周的"轮式日",当导师要求我们连续完成50个标准轮式时(对,就是那个向后弯成拱桥的动作),整个教室此起彼伏的关节弹响简直像爆米花现场。但神奇的是,当第38次推起身体时,突然感受到胸腔前所未有的展开感——原来突破极限的钥匙藏在坚持里。

2. 知识关:比体式更难啃的是这些

  • 肌肉动力学(原来做侧角扭转时要同时激活臀中肌和腹斜肌啊...)
  • 梵文咒语(每次念"?????"都觉得自己在念神秘代码)
  • 阿育吠陀体质测试(测出我是Vata-Pitta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总焦虑)

特别想强调解剖学的重要性。有次同学在教蝎子式时没注意学员肩胛骨前倾,差点造成运动损伤。现在我的教案里永远会用红笔标注:"式是容器,安全是底线"##三、导师思维的三大觉醒

1.从"我做得好""得好"的转变

有次示范头倒立时特别得意(毕竟能稳3分钟呢),结果学员小声说:"老师你腿真美,可我还是不敢翻上去..."这才惊觉展示不是目的,要拆解成"墙分步练习法"

```

第一步:海豚式强化肩背 → 第二步:屈腿跳起 → 第三步:单腿找墙 → 第四步:双离墙

```

2.个性化教学的魔法

遇到位产后8个月的学员,常规课程根本不适合。后来设计出"盆底肌修复序列"用瑜伽带辅助的桥式变体让她重获自信。每个身体都是独特的宇宙,这话现在是我的教学座右铭。

3.商业与初心的平衡术

结业时导师说的话特别扎心:"当中90%的人三年后不会再教课,不是因为技术不行,是算不清账。"我的工作室采用"基础会员+私教+工作坊"的三元模式,既保证运营又能深耕专业领域。

四、给准导师们的真诚建议

如果你也在考虑参加培训,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
1. 能否接受连续三个月5:30起床?

2. 是否愿意为纠正某个体式查阅10本专业书籍?

3. 看到学员进步和自己突破哪个更让你快乐?

(停一停,喝口花果茶)其实答案没有对错,但想清楚这些能少走很多弯路。另外强烈建议提前准备:

  • 运动摄像机(记录自己的教学姿态)
  • 解剖图谱APP(推荐"Visible Body")
  • 耐造的瑜伽垫(我的Manduka已经磨出包浆了)

最后分享个小秘密:现在每次带课前,我还是会对着镜子练习微笑。因为终于懂得,瑜伽导师真正的功力不在能摆多难的体式,而在于唤醒他人内在力量的能力。这条路我才刚走完第一公里,但已经看见沿途最美的风景——学员们眼中重新点亮的光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