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现状吧。现在很多公益瑜伽课要么是志愿者临时凑数,要么直接照搬商业课程。最典型的三大问题:
有次我去社区观摩,看见阿姨们练完腰酸背痛三天,这哪是养生根本是伤身啊...
先说硬件准备:
重点来了——课程内容设计要像教小朋友走路那样分解动作:
1.山式站立这么教:
"脚底板像吸盘一样贴住地面" "想象头顶有根线往上提" "别锁死,微曲像弹簧"2.猫牛式可以比喻成:
"拱背像生气的猫" "腰像伸懒腰的牛"看看错误教法:"收紧核心肌群保持脊柱延展"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对吧?
Q:没瑜伽基础真能学会?
A:菜市场王阿姨案例最有说服力——她当初连"下犬式"以为是遛狗姿势,现在带着老姐妹练了半年,高血压药都减量了。关键是要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人话。
Q:怎么安排课时最合理?
A:参考这个渐进方案:
第一周:教怎么正确呼吸+3个基础体式
第二周:复习巩固+2个新体式
第三周:把5个体式串成10分钟序列
记住啊,宁可教得慢也别贪多,就像教做菜得先学会开煤气灶对吧?
Q:遇到身体僵硬的怎么办?
A:准备这些替代方案:
重点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版本。
见过太多培训把简单事情复杂化。其实公益瑜伽就把握住两点:
1.安全永远排第一:宁愿不练也别受伤
2.成就感要来得快:第一节课必须让学员感觉到"我能行"说个真实故事:我们小区保安李叔,60岁开始跟着练,现在能教大妈们做树式了。他总说:"有什么天生柔软,都是慢慢练出来的。"所以别被那些网红瑜伽吓到,从最基础的开始,坚持三个月你再看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