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当你刷到这篇文章时,南京可能有37个家长正在给孩子咨询跆拳道班,而其中一半人连"势"和"竞技"的区别都搞不清楚。别慌,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把跆拳道那点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。
(突然想到个事儿得插一嘴——其实我当初第一次进道馆,还以为要像武侠片里那样先扎马步呢...)
先划重点:这可不是穿着睡衣在垫子上瞎比划!简单来说就是:
有个特别逗的现象——十个初学者里有八个会问:",我多久能踢断木板啊?"(说实话,我第一次试踢木板差点把拖鞋飞出去...)其实比起炫技,跆拳道更看重礼仪修养和身体控制,南京河西某道馆的教练说过特别在理的话:"学会鞠躬再学踢腿"。
最近帮朋友跑了七八家道馆,总结出这些门道:
1.看资质:认准中国跆拳道协会挂牌的(江宁有家山寨馆被曝光过)
2.试课时重点观察:
3.价格陷阱:新街口某连锁机构搞过"买三年送两年"套路
(突然想到仙林大学城附近有家小众道馆,教练曾经是国家队的,性价比意外不错...)
Q:柔韧性差能学吗?
A:我见过四十岁的大叔从摸不到膝盖到能劈叉,真的!建邺区王教练教我的秘诀是:"每天压腿时看一集电视剧,痛着痛着就习惯了..."Q:会练成肌肉腿吗?
这问题去年在南京跆拳道交流群吵翻了天。实际上,科学训练反而会让腿型更修长——鼓楼那个拿过省冠军的姑娘腿细得像筷子,但踢人特别疼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。
南京最早的跆拳道馆开在90年代的夫子庙(现在改卖盐水鸭了);
玄武湖边上有个道馆周末会组织环湖跑,据说是为了练肺活量;
雨花台区某机构发明了"亲子对打课"家长比孩子学得还起劲...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去年在浦口见到个特别暖心的场景:六十多岁的奶奶和孙子一起考黄带,考完试两人在道馆门口啃冰棍庆祝——你看,跆拳道这事儿吧,真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:在南京学了五年跆拳道,最大的收获不是能踢多高,而是每次系腰带时那种"我又比昨天强了点"踏实感。要是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尝试,我的建议是——先找家靠谱的道馆蹭节课试试,说不定下个在赛场上耍帅的...呃,我是说认真修炼的就是你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