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 阶梯式等级划分
采用国际通用的"十级九段"体系(见表1),每级设置明确的技术指标与训练时长要求:
段位/级别 | 腰带颜色 | 最低训练时长 | 核心技术考核内容 |
---|---|---|---|
十级 | 白带 | 30课时 | 基本礼仪、前踢、马步冲拳 |
八级 | 黄带 | 60课时 | 横踢、下劈、太极一章 |
五级 | 蓝带 | 120课时 | 侧踢、后踢、实战防守技巧 |
一段 | 黑带 | 300课时+理论 | 高难度组合腿法、教学能力 |
1.2 模块化课程设置
每周至少3次训练课,包含:
2.1 入学双审核机制
2.2 训练纪律"三必须"
1. 必须提前10分钟到场热身
2. 必须完成当日训练日志(含动作难点记录)
3. 必须使用指定护具进行实战练习
注意:累计3次违规者将暂停晋升资格1个月。
3.1 三维度考核标准
```text
技术达标(60%) 礼仪表现(20%) 体能测试(20%)
│ │ │
└─动作规范性 └─鞠躬角度 └─肺活量/爆发力
```
3.2 教练员星级评定
每年实施"学员满意度+教学成果"双轨考核:
通过"一工程"武道精神:
1.每月一礼:组织道馆清扫活动
2.每季一讲:邀请奥运选手分享成长故事
3.每年一展:举办传统文化周(含韩文书法体验)
建立"分级响应":
数据说话:2024年某省会道馆统计显示,严格执行该制度后,训练伤害率下降72%。
每季度召开"座谈会"学员代表+教练+家长),重点改进:
(完整制度文档共28页,含7个附件,此处为精简版核心内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