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交完6980元的"带速成班",发现教练连资格证书都没有;说好的小班教学,突然变成50人挤一个垫子...这类投诉在消协档案里能摞成山。重点来了:
(突然压低声音)说实话,那些传单上"试课"包考段位"的标语,跟泡面包装上的牛肉图是一个性质——仅供参考。
来看两组真实数据对比:
你以为的 | 实际发生的 |
---|---|
学费=课时费 | 40%是场地分摊费 |
随时退剩余课时 | 合同第8条写着"概不退费" |
教练全程指导 | 大部分时间在看视频自学 |
这时候该翻出你的付款凭证了——如果是转账给个人账户而非对公账户,恭喜,又踩中一个雷。
别急着找律师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1.有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?聊天记录也算
2.损失超过5000元了吗?诉讼成本得掂量
3.对方是连锁机构还是个体户?后者可能打赢也拿不到钱
(突然想到个案例)去年有个学员,因为教练故意踢伤他索赔,结果发现培训机构注册资金才3万...这就很尴尬了。
其实分五步走:
1. 收集所有能证明欺诈的材料(课程表、缴费记录、伤情鉴定)
2. 先走市场监管投诉(很多机构这时候就怂了)
3. 找司法局申请调解(免费且见效快)
4. 准备起诉状(重点写清楚你的具体诉求)
5. 开庭记得带原始证据(手机里的别删)
(停顿一下)等等,你该不会连合同副本都没要吧?
为什么我说新手特别容易输?因为培训机构早摸透规律:
但今年有个反转案例——某个大学生用课堂录音赢了官司,关键是他全程都在说",我同意"但录音里教练明显在诱导消费。你看,魔鬼藏在细节里。
要是现在有人问我报班建议,我会说先把合同拍给学法律的朋友看看。那些让你"先付款再细看条款"机构,本质上和地铁口卖切糕的没啥区别——赌的就是你脸皮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