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奇怪:跆拳道不是教功夫的吗?搞什么销售培训?其实啊,现在满大街都是健身房、格斗馆,家长给孩子报班可比买菜还挑三拣四。销售能力直接决定道馆的生死存亡,不信你看:
举个真实例子:重庆沙坪坝有家道馆,教练全是全国冠军,前半年差点倒闭。后来老板给团队做了三期销售培训,现在分馆开了五家。你说神不神奇?
别急着背话术!咱们先搞明白核心卖点。你以为家长掏钱买的是踢腿动作?错啦!他们买的其实是这些隐形价值:
1.体质改善(现在小孩体测合格率才60%出头)
2.性格塑造(跆拳道礼仪对熊孩子特别管用)
3.升学加分(重庆部分重点中学认段位证书)
4.社交圈层(中产家庭特别看重这个)
记住这个公式:专业技术×教育洞察=成交密码。上次遇到个教练跟家长聊竞技规则聊半小时,人家直接找借口溜了——你得说"孩子练三个月能长高3厘米"、"半年改善含胸驼背"这种痛点啊!
千万别一上来就说"卡5888"试试这个递进法:
1. 先强调课程价值:"这套德国训练体系能矫正O型腿"2. 再给参照物:"相当于每天少喝半杯奶茶的钱"3. 最后甩王炸:"现在报名送定制道服+护具" (3)异议处理
遇到"太贵了"别慌,分三步走:
1. 理解:"确实要考虑预算"先共情)
2. 转移:"更担心效果还是时间安排?"把选择题抛回去)
3. 增值:"两人团报立减1000"(给台阶下)
在山城做跆拳道销售,得抓住这些地域特色:
有个经典案例:某馆在观音桥搞"防身术体验课"特意教女孩怎么用书包防身,当天报名37人——这就是本土化洞察的力量。
别以为培训完就万事大吉!建议建立这些机制:
我们跟踪过20家道馆的数据,坚持做训练的团队,三个月后业绩平均提升210%。有个教练特别逗,现在听到"孩子体质差"眼睛就发亮,跟雷达似的自动锁定关键信息。
说到底啊,跆拳道销售不是耍嘴皮子,而是要把专业价值翻译给家长听。重庆人脾气直,最烦虚头巴脑的,你越真诚越专业,家长越放心把娃交给你。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别把销售当负担,每个咨询电话都是改变一个孩子的机会——这才是咱们干这行的真正意义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