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招生简章我也懵。后来发现人家课程表长这样:
教练说关键在同步开发肢体节奏感和肺活量,比如练侧踢时要求孩子必须喊出"哈!"的爆破音——你看那些KTV唱高音破嗓的,八成是小时候没练过这个。
去年有个家长特别较真,追着培训老师问:"分开报班不行吗?"当场让两组孩子PK:
结果B组孩子表演《逆战》时,踩点准确率高37%,动作力度还更带感。后来专家解释说,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会强化音乐记忆,就像你跑步时听的歌特别难忘一个道理。
Q:我家娃五音不全能学吗?
A:正好啊!跆拳道的呼吸法能矫正发声方式,有个孩子原来唱歌像电动车报警器,练了半年居然考进合唱团了...
Q:会不会练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?
A:反了!要记套路动作又要背歌词,大脑活跃度监测数据涨了22%,现在孩子写作业都比以前坐得住。
Q:几岁开始合适?
看这个对比表你就懂了:
年龄 | 适合内容 | 效果表现 |
---|---|---|
4-6岁 | 游戏化发音+基础步法 | 改善胆小/口齿不清 |
7-9岁 | 竞技动作+舞台表演 | 提升专注力/团队意识 |
(表格这里空两行更易读对吧?我特意调的版式)
Q:学费是不是特别贵?
这么说吧,比单独报两个班便宜1/3,而且道服能当演出服穿——精明老妈都懂这种省钱套路。
Q:会不会受伤啊?
课程设计是这样的:唱歌时练柔韧度,打拳时教保护技巧。去年全市少儿才艺赛,钢琴组摔伤人数是跆拳道组的2倍...(没想到吧?)
见过太多孩子要么死读书要么疯玩,这种动静结合的训练反而让我想起小时候跳皮筋念童谣的快乐。现在明白为什么韩国练习生都要先练跆拳道了吧?人家早就摸透这里面的门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