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有个12岁小姑娘,用这招在省青少年赛上逆转胜出——你看,蛮力真不如巧劲。
"板扎得很!"这是教练们夸学员的标准用语。本地化的鼓励方式让学员特别有归属感,就像去年暑假班那个彝族孩子阿呷,刚开始总躲在最后排,现在已经是队里的"包担当"。
比起大城市动不动上万的年费,这里均价3000-5000/年。但设备可不含糊:
从白带到黑带,每级要练什么、考什么,墙上图表写得明明白白。王阿姨说她儿子"就像打游戏通关,自己盯着进度表练"。
1.过早追求高难度动作:见过太多孩子把横踢练成"甩面条"基础马步才是真功夫
2.买错道服:千万别图便宜买成"服"绥江老城区那家"正武体育"才是正经货
3.忽视礼仪训练:系道带时偷懒不打结的,后来都成了教练重点"关照"对象
4.空腹训练:下午5点班常有孩子饿得打晃,教练抽屉里常备巧克力
5.死磕一种腿法:就像只吃土豆长大的孩子,最后连侧踢都使不利索
有家长担心孩子学跆拳道会变暴力,其实正好相反。县城中学的张老师做过统计,练跆拳道的孩子校园冲突率反而低42%——毕竟天天对着沙袋发泄,哪还有精力打架。
说实话,能坚持三年的不到三成。但留下的那些孩子,你会发现他们眼睛里都有种特别的光。去年毕业的阿杰现在当助教,他说最珍贵的不是奖牌,是训练日记里那句"今天侧踢进步了2厘米"。
所以啊,别问"现在开始晚不晚"绥江跆拳道馆墙上那句话说得在理:最好的开始永远是现在,其次是明天早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