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思考
各位协会负责人、道馆馆长注意了——当前跆拳道行业最缺的不是学员,而是能打又会教的复合型教练。咱们这次培训计划,就是要解决"会技术≠会教学"这个老大难问题...
重点解决三个痛点:
1.技术标准化(80%教练存在动作细节偏差)
2.教学工具匮乏(仍停留在"我说你练"阶段)
3.安全防控盲区(青少年训练损伤率高达12%)
能力维度 | 现有水平 | 目标水平 | 进阶周期 |
---|---|---|---|
动作分解教学 | 62%达标 | 95%达标 | 3个月 |
课程设计能力 | 41%掌握 | 80%掌握 | 6个月 |
运动损伤预防 | 28%了解 | 100%掌握 | 紧急培训 |
第一阶段:筑基工程(1-3月)
"咱们得先把地基打牢对不对?"——重点打磨三大基础能力:
第二阶段:教学升级(4-6月)
这时候教练们开始犯难了:"知道动作怎么教,但学员就是学不会怎么办?"
解决方案:
1.差异化教学工具箱(包含视觉型/听觉型/动觉型学员对应策略)
2.课堂节奏控制表(每15分钟必须变换训练模式,具体看下表)
时间段 | 训练类型 | 必备道具 | 效果监测点 |
---|---|---|---|
0-15分钟 | 动态激活 | 敏捷梯 | 心率达到120-140次/分 |
16-30分钟 | 技术精讲 | 动作分解图谱 | 90%学员完成3次标准演示 |
(这里要重点说下我们的「三阶九段」评估法)
理论考核:采用"场景化题库"比如:"当8岁学员连续三次做错横踢时,你的第一步应该?"实操考核:设置「极限教学场景」——必须同时指导3个不同年龄段学员
认证标准:
很多培训计划到这里就结束了,但咱们得考虑后续是不是?所以特别设置: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这套计划看着复杂,但咱们试点道馆的教练流失率从37%降到了8%,值不值得投入您心里应该有数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