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19 14:02:27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个村庄的武道觉醒

谁能想到,这个三年前连篮球场都是泥土地的小村庄,如今竟成了周边县市闻名的"跆拳道特色村"?塘湖村的故事,得从村口那栋改造过的老粮仓说起——现在它挂着锃亮的铜牌,上面写着"塘湖村跆拳道培训基地"。

"刚开始连村民都觉得荒唐",基地创始人老赵叼着烟回忆道,"现在每天傍晚,你都能听见村里孩子练功时的'哈!哈!'声,跟蛙鸣混成一片"

---

一、硬件设施:土法上马的智慧结晶

别看是村级基地,这里的训练区划分相当专业:

功能区改造来源特色设备
主训练场旧粮仓定制缓冲垫+防潮木地板
体能训练区晒谷场自制轮胎阵+竹竿障碍跑
更衣室农机仓库太阳能热水淋浴系统
文化角村委会图书室跆拳道历史展板+奖杯柜

最绝的是那个用拖拉机发动机改装的沙袋升降装置——村里王师傅的发明,能根据学员身高自动调节高度。

---

二、教学体系:城乡结合的创新模式

基地采取"教练+本土助教"的搭配:

  • 主教练李敏哲:省队退役运动员,每周三天下乡教学
  • 助教团队:6名本村青年,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

课程设置也很有想法:

```text

早晨6:00-7:30 晨训(免费)

下午4:30-6:00 学生班(文化课辅导+训练)

晚上7:00-9:00 成人班(防身术+减压课程)

```

特别是那个稻田品势训练法——在插秧季的稻田里练马步,既锻炼稳定性又帮农活,去年还被央视农业频道报道过。

---

三、改变看得见:一组对比数据

拿首批学员小芳家为例:

时间节点身体指标文化课成绩家庭关系变化
入学前BMI超重班级后20%常因手机问题争吵
训练1年后柔韧性达黄带标准提升15名全家参与基地活动
当前(绿带)校运会短跑亚军稳定前10父亲戒酒加入成人班

这样的案例在塘湖村不是个例。基地墙上那面"改变家庭排行榜",记录着37个家庭的蜕变故事。

---

四、运营之道:三个意想不到的盈利点

1.农产品周边:学员家种的"武道大米"包装印着跆拳道动作分解图

2.研学旅行:城里孩子来体验"武道农耕生活"包吃住人均消费300元/天

3.短视频带货:学员表演用跆拳道腿法收割稻谷,意外带火村里土特产

去年光是定制道服绣"塘湖村"logo这项,就增收8万多——要知道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才50万出头。

---

五、争议与突破

不是没有过质疑声:

  • "娃学这个能当饭吃?"- "训练耽误干农活怎么办?"用事实回应:
  • 2名学员入选省青少年队
  • 农忙季实行"训练积分制"家里干活可以兑换私教课
  • 开发出跆拳道主题农事体验项目,吸引城市家庭参与

那个总唱反调的老支书,现在逢人就夸:"我们村娃娃,文能写作业,武能劈木板!"

---

结语:更多可能正在生长

站在基地二楼的露台上,能看到不远处正在施工的"武道主题民宿"村主任神秘地透露,下个月要举办首届"乡村跆拳道国际邀请赛"虽然所谓的""只是邻市的韩国侨民社区。

但谁在乎呢?这个藏在丘陵间的小村庄,正在用它的方式重新定义"乡村振兴"。就像学员们常喊的那句口号:塘湖村的腿,踢得出未来!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