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办于1958年的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,前身是常州机械学校。经过60余年发展,现已形成"智能制造为核心,现代服务业为支撑"的专业布局。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.2万余人,开设38个专业,其中数控技术、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。
*为什么选择这所院校?*
学校创新提出"对接"模式(专业对接产业、课程对接岗位、教学对接生产),通过对比可见其与传统模式的差异:
培养维度 | 传统模式 | 常工院模式 |
---|---|---|
课程设置 | 理论为主 | 项目化课程占比60% |
师资构成 | 专职教师 | 企业工程师占比35% |
评价标准 | 试卷考核 | 产品合格率+岗位胜任力 |
这种模式下,学生大二即进入"厂中校","与车间无缝衔接"的教学特色,使毕业生平均起薪高出同类院校15%。
在专业建设方面,学校重点打造了三大特色专业群:
1.智能制造专业群:包含工业机器人技术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
2.新材料技术专业群:与中天钢铁等企业共建定向班
3.数字创意专业群:建有虚拟现实技术省级实训中心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现代学徒制试点,学生兼具"",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培养,这种双导师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。
面对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,学校正在推进三大工程:
这种前瞻性布局,使其在江苏省高职院校竞争力排名中连续三年保持前五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