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0 11:17:38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记横踢引发的争议

每当看到穿着白色道服的孩子向教练鞠躬时,家长们的疑问总会浮上心头——这到底算课外兴趣班还是正规培训?随着"双减"政策落地,这个问题变得尤为关键。事实上,跆拳道馆的性质就像它的腿法一样灵活多变,核心取决于其注册登记和运营模式

---

一、四大运营模式的法律定性

通过实地调研和政策梳理,我们发现当前跆拳道馆主要呈现以下形态:

运营类型注册部门是否属校外培训典型特征
体育俱乐部体育局会员制、侧重兴趣培养
培训学校教育局固定课程体系、颁发证书
商业公司市场监管局营利性机构、自由定价
社区培训班民政局视情况而定短期课程、非系统教学

特别说明:当跆拳道馆以"XX培训学校"名义运营时,其课程体系、师资标准必须符合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要求,此时确实属于校外培训机构范畴。但现实中,多数道馆选择注册为"体育俱乐部"这就巧妙避开了教育部门的监管红线。

---

二、监管真空地带的现实困境

1.资质认证乱象

部分道馆虽注册为俱乐部,却开展考级收费、颁发自制段位证书等明显带有培训性质的活动。某地体育局负责人坦言:"主要监管赛事安全,对教学内容缺乏专业评估能力。"2.价格黑洞问题

封闭式训练营收费高达8999元/期,但退费机制模糊。相比之下,正规培训机构必须公示收费标准并接受物价部门监督。

3.教练水平参差

调查显示,某些道馆教练虽技术过硬,但存在"技能轻德育",这与跆拳道"始于礼终于礼"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。

---

三、家长选择指南:5个避坑要点

1.查证照:要求查看《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》或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》

2.观教学:合格机构应保持70%技术训练+30%礼仪教育的课程配比

3.问证书:正规段位考试应由中国跆协授权,证书编号可官网验证

4.试课程:警惕"包过黑带"送比赛"过度承诺

5.签合同:明确退费条款,避免"概不退款"条款

---

四、行业发展的破局之道

素质教育转型或是最佳出路。北京某道馆将传统腿法训练与团队协作、抗挫力培养结合,学员续费率提升40%。正如学者指出:"跆拳道从竞技技术升华为育人载体,其体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才能真正统一。"

韩国国技院最新修订的《跆拳道教育大纲》特别强调:"节训练课必须包含15分钟以上精神修养课程"。这种将""""的做法,值得国内从业者深思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