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手小白想考跆拳道段位,但90%的人连考官怎么打分都搞不明白。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事儿——特别是那些刚入门、连"品势"和"实战"都分不清的朋友,看完这篇你就能摸到门道了。
先问个扎心的问题:你以为考官就只是坐在那儿看选手踢腿吗?要是真这么简单,韩国国技院何必搞上百页的考官手册?下面要说的这些内容,可能连很多练了五六年的人都未必全知道...
说实在的,很多人觉得考官就是举牌打分的工具人。但你要真去问资深考官,他们准会摇头——考官首先得是规则的人形说明书。举个栗子,选手做腾空后旋踢时膝盖弯了5度,这算不算犯规?裁判手势比选手慢半拍怎么办?这些细节没十年经验根本把握不住。
更关键的是,考官还得会"读空气"去年釜山公开赛就出过事:两个选手实力相当,但一个动作标准得像机器人,另一个虽然小失误却充满气势,你说该让谁过?这时候考官的个人判断就特别重要了。
规则手册精读可不是随便翻翻就完事的。光是得分标准就分三大类:
而且每个大类下面还有十几条细则。比如说"度"里就包含:
1. 发力点是否准确
2. 身体重心控制
3. 动作连贯性
4. 呼吸配合...
背这些条文就跟考驾照背交规似的,但实际应用起来灵活得多。有个老考官跟我说过特别形象的比喻:"规则是死的,但比赛是活的,你得学会用规则解释现实。"## 实操训练:眼睛就是尺
这部分最折磨新人。第一天培训就让看200段比赛视频,要求精确到帧地找出问题。常见错误类型有:
最变态的是"盲评训练"关掉声音纯看动作,据说这是为了防止考官被观众的欢呼带节奏。我认识个考官考了三次才过这关,他说那段时间看老婆炒菜都想分析她的发力轨迹...
当考官最怕什么?不是看不准动作,而是被选手家长围着讨说法。培训里有专门的情景模拟:
有个案例特别经典:某次青少年比赛,两个孩子明明打得旗鼓相当,但必须选一个晋级。后来考官让孩子自己商量,结果俩小朋友石头剪刀布解决了——这事儿后来还被写进教材,说考官有时候要懂得"不做决定"# 自问自答环节
Q:新手考官最容易栽在哪个环节?
A:绝对是"印象分陷阱"!很多新人会不自觉地给长得高的、穿得帅的选手打高分。有实验证明,同样一套动作,穿定制道服的选手平均能多拿0.3分...
Q:考官会不会刻意压新人通过率?
A:想多了!每个考官都要提交判罚依据录像,要是被发现故意刁难,下次就别想执裁了。不过说实话,新手考官确实容易判得严——因为看什么都像犯规。
Q:最容易被忽视的加分项是什么?
A:呼吸声!没错,就是"哈!"声喊。规范的发声能加0.5分,但90%的考生要么喊太早,要么喊得中气不足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。去年有考官在培训时提出:"现在小孩的腿法越来越花哨,但基本功反而退步了。"引发大讨论,后来考试标准真的调整了——侧踢高度降了5厘米,但要求必须展示三次重心转换。你看,考官其实也在不断学习呢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当考官最大的成就感不是能决定别人过不过,而是看着选手们一年比一年强。有个黑带七段前辈跟我说,他判了二十年考试,最骄傲的不是培养出多少冠军,而是看到当初那个总踢不准靶的小胖子,现在成了能精准控制每一度旋转的专业教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