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学员凌空踢破木板的视频,总有人嘀咕:"玩意儿实战有用吗?"啊,现代跆拳道早就不单是格斗术了。在织金博艺的课程体系里,体能训练占30%,礼仪教育占20%,剩下50%才是技术动作——没错,它更像是一门"身体教育学"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有个8岁的小学员,刚开始上课时连系腰带都要妈妈帮忙。三个月后不仅能独立完成所有课前准备,还会主动帮师弟师妹整理道服。这种变化,可比会打两套拳珍贵多了。
1.必须身体柔软才能学
教练老张常说:"是拉出来的,不是天生的。"道馆里备着全套拉伸工具,从弹力带到肋木架,总有适合你的打开方式。
2.踢得高等于踢得好
实际上,过肩踢在比赛中反而容易失分。我们更看重发力顺序:转胯→提膝→弹踢,三个环节缺一不可。
3.护具穿戴麻烦就偷懒
上周有个学员嫌护胫太闷,结果对练时小腿青了一块。安全这事吧,真的不能图省事。
4.考级就是交钱买腰带
织金博艺的晋级考核有多严格?光是"横踢击破木板"项,去年夏季考级就有1/4学员需要补考。
5.成年人不适合练这个
道馆现在有专门的成人班,32岁的会计王姐练了半年,颈椎病发作频率直接减半。
比起商业健身房那种"卡后自生自灭"的模式,这里确实有点不一样:
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"观察日"每季度最后周六,允许家长穿着道服跟着孩子上一节课。亲眼见过妈妈们笨拙地练习前踢的样子,突然就理解什么叫"传不如身教"## 四、普通人能练出什么名堂?
说个冷知识:织金博艺建馆7年,培养出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数量,比某些地级市俱乐部还多。但更值得说的是那些"学员":
这些变化都不是速成的。用总教练的话说:"我们教的是二十年后来看也不后悔的本事。"## 五、第一次来要注意什么?
1. 别穿牛仔裤!运动服最好选有弹性的
2. 提前15分钟到馆,要填健康问卷
3. 带瓶淡盐水,比运动饮料管用
4. 课后肌肉酸痛很正常,48小时内冰敷效果最好
5. 千万别因为首节课跟不上就打退堂鼓,大多数人前三次课都在同手同脚
说到这个,想起个有趣现象。很多学员反映,练跆拳道之后,系鞋带的姿势都变标准了——毕竟在道馆里,连弯腰系腰带都有特定角度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