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类培训以赛事获奖为目标,课程设计严格遵循《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(竞技)》标准,采用3局2分钟赛制训练模式。典型特征包括:
训练周期 | 核心内容 | 强度指标 |
---|---|---|
基础期(8周) | 转脚/转胯专项训练 | 心率维持在140-160次/分 |
强化期(6周) | 连击组合技训练 | 每组动作重复30-50次 |
赛前调整期(2周) | 录像审议规则学习 | 实战模拟达比赛强度90% |
重点培养"、廉耻、忍耐"武道精神,课程包含:
采用"四自四导"教学模式,特色在于:
学员类型 | 训练重点 | 周期建议 |
---|---|---|
青少年 | 灵敏素质开发 | 每周2次,每次90分钟 |
上班族 | 减压式踢靶训练 | 晚间时段,每周3次 |
中老年 | 柔韧保持训练 | 午间时段,隔日进行 |
对接中国跆协认证体系,要求:
包含防身术、康复训练等细分领域,需注意:
建议采用"3+2+1":
建立三级防护机制:
1. 课前器材安全检查(尤其护具齿模咬合度)
2. 课中实施"20分钟补水强制暂停"3. 课后48小时肌肉状态跟踪
采用多维评价指标(表3):
维度 | 评估工具 | 标准值 |
---|---|---|
技能 | 电子护具得分率 | ≥65% |
体能 | 折返跑测试 | 提升15% |
礼仪 | 教练观察评分表 | 90分达标 |
特别提醒:避免"重技术轻文化"常见误区,建议每课时预留10分钟进行精神修养研讨。对于青少年学员,可借鉴"精武尚德、感恩父母"馆训设计特色课程模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