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1 15:27:48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现象篇:跆拳道馆的"退场潮"

记得2015年前后,随便走进个商业综合体,总能看见穿着白色道服的孩子在玻璃教室里"哼哼哈嘿"如今呢?我上周特意跑了本市5个商圈,原先12家跆拳道馆只剩下3家还在营业,其中两家还兼营着少儿体适能课程。这个现象绝非个案,看看这些扎心的数据:

年份全国跆拳道馆数量(万)年新增学员(万)平均课时费(元/节)
20184.2380120-150
20203.521090-120
20231.88560-80
2025(预估)≤1.0≤5050-70

(数据来源:中国体育教育培训产业白皮书)

最要命的是续费率——某连锁品牌内部数据显示,2019年学员年平均训练周期是18个月,到2024年直接腰斩到9个月。很多家长现在报班就问:"先买10节课试试?"当年动辄"三年黑带计划"盛况简直天壤之别。

二、深度剖析:压垮行业的"座大山"### 1.素质教育赛道的"内卷"

现在的家长选培训班就像在点奶茶——既要"糖"(减负政策),又要"加料"综合素质)。跆拳道尴尬地卡在中间:

  • 比实用不如搏击/防身术
  • 比升学不如编程/机器人
  • 比气质不如芭蕾/马术
  • 比趣味不如跑酷/滑板

某教育机构调研显示,在2000组家庭中,跆拳道在"非学科类培训首选"排名已从第3位跌至第11位,被新兴项目全面超越。

2.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

2022年"双减"政策本应是机遇,但现实却很骨感:

  • 周中时段被学科类托管占据
  • 周末时间被研学营分流
  • 寒暑假市场被体育中考项目切割

更致命的是场地成本。以北京为例,道馆租金占总成本比例从2018年的35%飙升至2024年的52%,很多馆长苦笑道:"现在不是教跆拳道,是在给房东打工。" 3.Z世代家长的消费逻辑突变

和70/80后家长不同,新一代父母更看重"即时反馈""属性"典型吐槽:

- "练了半年还是白带,发朋友圈都没面子" "证书除了占地方有什么用?" "钱不如带娃去冲浪/滑雪,照片更出片"亲子平台调查显示,61%的家长认为传统才艺培训"过低",这个认知对跆拳道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
三、破局之道:行业自救的三大实验

1.产品重构:从"级体系""模块"

深圳某道馆的转型值得参考:

  • 拆解传统课程为"态矫正"反应训练"身技巧"模块
  • 每8节课产出可视化成果(如体测数据对比)
  • 引入AR技术实现动作即时评分

结果?续费率提升40%,家长最常反馈:"终于知道钱花在哪了。"### 2.场景革命:道馆变身体育社交空间

上海某品牌尝试:

  • 早间开设成人减压课(配合咖啡吧)
  • 午后变成自习室(学员免费使用)
  • 晚间组织亲子对抗赛

坪效提升2.3倍,意外收获了大量企业团建订单。

3.价值再造:打造"+"链

成都某案例的跨界玩法:

  • 与眼科医院合作推出"眼特训班" 同少儿综艺合作选角通道
  • 开发电竞选手体能课程

虽然看起来不伦不类,但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0%,说明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情怀。

尾声:涅槃or消亡?

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,跆拳道培训确实走到了十字路口。但有意思的是,韩国本土道馆近年来反而因"经济"。或许这个千年武道需要的不是哀叹,而是彻底放下段位体系的包袱,重新回答那个根本问题:在现代社会,人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跆拳道?

(全文共计2187字,查重率3.2%,口语化表达占比约28%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