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道馆看见小朋友"哈!哈!"踢腿,总有人纠结:这项运动会不会太暴力?其实啊,现代跆拳道早就不提倡打架斗殴了。国际跆拳道联盟的数据显示,6-12岁的练习者受伤率比学自行车还低!
适合孩子的三大理由:
不过要注意,如果孩子有严重的心脏病或骨骼问题,建议先咨询医生。我家小侄子当初扁平足,教练就专门调整了训练方案。
优质道馆的5个硬指标:
1. 看资质(至少要挂中国跆拳道协会的认证牌)
2. 查教练(黑带三段以上才够格教小孩,最好有教育背景)
3. 观课堂(学生不超过15人为佳,能关注到每个孩子)
4. 问体系(正规机构都有明确的考级路线图)
5. 试环境(地垫厚度得2cm以上,墙角要有防护)
特别提醒:别被那些"包过黑带"广告忽悠,跆拳道可是讲究循序渐进的功夫。
第一次走进体育用品店,保准被五花八门的护具看花眼。根据个人经验,初学者的采购清单应该是这样的:
必买清单:
可选项:
√ 护腿板(建议绿带后再买)
× 金箔贴纸(纯粹智商税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
有个冷知识:正规道服上衣要盖住臀部,下摆到手腕。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动作发挥。
很多人以为跆拳道就是不停踢靶子,其实...这么说吧,我见过最棒的教练会把课堂变成闯关游戏。比如用"恐龙"练习横踢,用"穿越火线"训练步伐移动。
典型课程安排:
1. 15分钟趣味热身(老鹰捉小鸡都能玩出花样)
2. 30分钟基本功训练(别小看马步,能练出惊人核心力量)
3. 20分钟实战演练(从对空练习到对练循序渐进)
4. 10分钟礼仪教育(鞠躬的角度都有讲究)
注意看孩子回家后的状态:如果总是抱怨累,可能是强度过大;要是完全没感觉,八成是教练在划水。
比较合理的进度:
重点说三遍:考级不是目的!不是目的!不是目的!真正重要的是培养终身运动习惯。我家楼下道馆有个坚持了8年的红带小姑娘,人家说就喜欢训练时心无杂念的感觉。
虽然跆拳道相对安全,但去年某地还是发生了学员腰椎受伤的事件。根据运动医学专家建议,这几个危险信号要警惕:
绝对禁止行为:
建议家长准备个运动急救包,碘伏棉签、弹性绷带这些常备着。对了,训练后如果孩子说膝盖疼,先用冰敷而不是热敷。
调查显示,70%的孩子会在训练3个月后进入倦怠期。这时候打骂没用,我有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:
1. 组织家庭展示会(让孩子当小老师教爸妈)
2. 观看青少年锦标赛(现场气氛特别燃)
3. 设置非技术性目标(比如连续出勤奖励)
4. 更换训练伙伴(有时候就是缺个同龄玩伴)
有个心理学现象叫"21天效应"过这个阶段,很多孩子会重新找到乐趣。实在不行...换个运动项目也没啥,跆拳道又不是唯一选择。
说到底,让孩子学跆拳道,与其说是培养特长,不如说是给TA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。那些流过的汗,摔过的跤,最终都会变成面对生活的勇气。记住啊,重要的不是踢得多高,而是每次跌倒后还能笑着站起来的那股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