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说就是"+教育"的混血儿。你说它是体育培训吧,家长更看重它能培养孩子纪律性;你说它是素质教育吧,学员又能实实在在练出马甲线。这种双重属性让它在教培行业寒冬里活得还算滋润。
举个真实例子:北京朝阳区有个馆子,去年把课程包装成"挫折训练营"费直接涨了30%,报名反而更火爆。你看,人家卖的根本不是踢腿动作,是性格塑造啊!
目前市场上主要分这三类选手:
1.竞技型:走专业路线,整天琢磨怎么带学员打比赛
2.兴趣型:主打快乐运动,课程里游戏环节比训练多
3.综合型:前面两者杂交版本,也是最常见的
说实话,现在纯竞技型的越来越难做。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指望孩子当奥运冠军,更多人就想让孩子出出汗、学点防身术。
你可能注意到,有些馆子年卡才卖2000多,有些却要上万。这里头门道可多了:
不过说实在的,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。十个馆子九个都在教同样的太极一章,你说家长怎么选?
我个人观察啊,这几个方向值得关注:
1.成人市场要爆:现在白领亚健康问题严重,减压需求巨大
2.线上线下结合:疫情后大家都习惯在家练基本功了
3.文化输出概念:聪明的经营者开始强调"义廉耻"的武道精神
最近深圳有家馆子搞了个"职场防身术",专门教女生应对办公室骚扰,场场爆满。你看,这就是找准定位的典型案例。
要是你正考虑报班,记住这几个要点:
1. 先试课!再便宜的卡也得试了再说
2. 看教练会不会因材施教(别只会对小孩凶巴巴的)
3. 观察老学员状态(要是个个无精打采...你懂的)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这行现在处于洗牌期,做得好的年入百万不是梦,混日子的可能下个月就交不起房租。关键看经营者有没有把准现代人的真实需求——我们买的不是踢腿转身,是更好的自己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