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嗬!" 随着一声清脆的喝喊,十二岁的林小阳在儋州道馆的木地板上完成了一记漂亮的横踢。这个暑假,像他这样的孩子在这座滨海城市新增了237名——他们都来自口碑爆棚的儋州市一级跆拳道培训班。究竟这个挂着""衔的培训班有什么魔力?让我们推开道馆的玻璃门一探究竟。
---
对比维度 | 常规培训班 | 儋州一级班 |
---|---|---|
师资配备 | 1名黑带带班 | 3段以上主教+2助教 |
课程体系 | 单一技术训练 | 技术+体适能+心理 |
成果输出 | 以考级为目标 | 竞赛输送率38% |
---
1.趣味入门期(1-3月)
用"踢气球"穿越红外线"等游戏化解基础动作的枯燥,你看那群小白带们,现在踢腿时还在数"切开啦"令。
2.专项突破期(4-6月)
根据身体测评数据分组,柔韧好的专攻高位踢,爆发力强的练连续击破。上个月市级赛的5块金牌里,有3块来自这个阶段的学员。
3.实战应用期(7-12月)
模拟真实对抗场景,连护具都特意做旧处理。"要让孩子们习惯汗水和撞击的味道,"陈教练说着拍了拍那套磨破边的护具。
---
家长王女士翻出手机里的对比图:原来含胸驼背的儿子,现在走路时后背挺得像块钢板。"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——"点开另一段视频,男孩在考级失败后向裁判行了个标准的鞠躬礼。这种变化源自培训班每天最后十分钟的德育环节,内容包括:
六年级学员吴子豪的作文本里藏着惊喜:"实战我被踢中腹部,疼得蹲下来。但想起教练说'疼痛是身体在记笔记',就咬着护齿站起来继续..."这种抗挫折能力的培育,或许比奖牌更让家长动心。
---
作为海南西部重镇,培训班特意融入了地域元素。晨练时的热身操配的是临高哩哩美民歌,暑期特训营则安排在东坡书院进行。最有意思的是改良的"儋州十二路腿法"其中融入了黎族传统舞蹈的转体技巧。
"不要培养格斗机器,"教练望向正在互系腰带的学员们,"你看那个红黑带女孩,她刚在省青少年赛用后旋踢得分,但昨天还带着师弟妹去福利院表演——这才是跆拳道该有的样子。"透过落地窗洒进来,道垫上腾起的细尘像是给这群少年镀了层金边。或许正如腰带颜色递进所暗示的:从纯白到墨黑,成长的本质本就是一次次踢碎局限,在疼痛与荣耀中遇见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