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两年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小区妈妈群的聊天记录里,10条有6条在拼团兴趣班。就拿我家楼下王姐来说,去年单买跆拳道课要3800一学期,今年组了个15人团直接砍到2400。省下的1400块够买两双专业训练鞋+护具套装,这账谁不会算?
不过话说回来,便宜归便宜,有些门道你得知道:
上周陪朋友去试课就遇到个奇葩事儿:宣传单上写着"韩国黑带九段名师"是个刚考过红带的助教。这里教大家几个实用技巧:
看场地:垫子厚度至少2cm,墙上得有镜子墙。我见过最离谱的用瑜伽垫凑数,孩子侧手翻直接磕到硬地板...
试课程:别信什么"体验课"道馆都允许随堂试听。重点观察三点:
1. 教练会不会纠正每个孩子的动作
2. 课程有没有热身-基本功-实战的完整体系
3. 孩子们下课时的表情(这个最真实)
查资质:中国跆拳道协会官网能查注册道馆,就像查餐厅卫生评级一样简单。有些野鸡机构拿个"大赛优秀奖"糊弄人,其实参赛的就三家道馆...
和销售砍价这事儿吧,讲究个心理战。上个月刚帮邻居们谈下个神单,分享点实战经验:
1.考级套路:有些机构把考级说得特别重要,其实少儿跆拳道前三级根本没必要频繁考。我见过最夸张的,两个月让考三次,每次收380...
2.装备暴利:道服在机构买通常要贵50%以上,某官方旗舰店经常有满减活动
3.课时缩水:合同上写着"48课时"结果包含16节理论视频课,这种把戏现在还挺常见
去年有个家长群集体维权的事儿,就是栽在"赠送课时"的文字游戏上。白纸黑字写着"一年送半年"送的只能在工作日白天用,打工族家长根本没法接送。
虽然我自己孩子学了三年收获很大,但必须说实话:有些娃真不适合。比如特别内向的孩子,突然要喊"!哈!"可能造成心理压力;或者专注力不足的,刚开始练基本动作确实枯燥。
判断标准很简单:带孩子试课后问两个问题——"还想来吗?""教练叫什么吗?"如果都是否定答案,可能要考虑换个项目。毕竟兴趣班最重要的还是""字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