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 老师到底会不会教孩子?
光看音乐学院毕业证可不行,得试听!好老师会用游戏教节奏,比如把《小星星》变成"房子"。下城区某连锁机构去年换了教学总监后,续课率直接涨了40%,关键就在老师会哄娃。
② 琴房环境比你想的重要
见过用电子琴冒充钢琴的机构吗?建议突击检查:
③ 课程体系藏着猫腻
警惕"过三级"速成班"话术!正规机构都会有:
英皇/央音考级对接路径
年度音乐会安排
阶段性测评报告
亮点:
槽点:
意外优势:
要注意:
(中间省略三家机构测评...)
"优惠套餐"连环套:
有个朋友买了2万块的"套餐"发现:
建议这么砍价:
先买10节体验课(别一次性付年费)
要求试听不同老师的课
把赠品换成实质性的(比如多送两次调琴)
1."考级快=教得好":
见过一年考三级的机构吗?孩子手型都练歪了...
2."贵的就是对的":
某机构打着海归名师旗号,实际是兼职大学生
3."跟着比赛走":
有些野鸡比赛交钱就拿奖,含金量不如小区汇演
当初给我家娃选机构时,跑了7家琴行才发现: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与其纠结排名,不如带孩子去试听。有的老师能把《两只老虎》教出肖邦的味道,这才是真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