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肯定注意到这条路上钢琴班特别密集对吧?我扒了扒历史:原来这里2016年就形成了音乐培训商圈,现在有7家机构扎堆。竞争激烈反而对学员有利——比如:
(突然想到个细节)最东头那家教室隔音做得一般,建议选靠西侧的机构...
1."我手指短会不会影响?"
实测发现成年人张开手掌至少能跨8度(试试用大拇指和小指按手机两端),而90%的曲子只需要7度
2."要练多久?"
机构给的方案出奇一致:前三个月每天20分钟比周末突击2小时效果好三倍
3."会不会被小孩嘲笑?"
观察到的真相:成人班和儿童班完全分区,连厕所都是分开的(这点很人性化)
4."能弹《梦婚》?"
三家机构的进度表对比:平均需要42课时达到原速70%完成度
5."琴还是租琴?"
燕郊特有的优势:附近有5家乐器行提供前三个月免费租琴服务
上个月陪我表姐试听了四家,总结出三条黄金法则:
(说到这里突然想起)其中有个机构提供指纹打卡系统,缺课会自动延长期限,这个很实用...
看起来都差不多的课程包,其实藏着三大隐形消费:
1. 教材费:有的包含在学费里,有的要另买(平均多花200-300)
2. 演出费:每年汇报演出服装租赁80-150元
3. 调律费:集体课学员平摊每次30-50元
建议直接问销售要《费用全清单》,我见过最良心的机构会把所有可能收费印在招生简章背面...
Q:老师总说"放松手腕"到底什么意思?
A:其实就是想象手里握着个生鸡蛋的感觉(昨天刚从一个老师那偷学的比喻)
Q:为什么第3节课特别想放弃?
A:这个魔咒期所有小白都会遇到,因为这时候开始学左右手合奏了(挺过这关就好)
Q:电子琴能替代钢琴练习吗?
A:燕顺路琴行老板说漏嘴:用电子琴练前三月的学员,转真钢琴后60%要回炉重学力度控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