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啊,现在北海教钢琴的老师真的挺多的,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老师到退休的文艺工作者都有。但问题来了——价格差距能有三四倍,课时费从80到300不等。这就让人犯嘀咕了:贵的就一定好吗?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找那些留着长头发、穿着文艺范儿的男老师,觉得这样才够"艺术气息"吧,教学水平和外表真没半毛钱关系。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这种情况,花大价钱请了个看起来很"",结果孩子学了半年连《小星星》都弹不利索。
怎么判断老师靠不靠谱呢?我总结了这几个要点:
有个真实的案例:张阿姨给孙子找老师,前后试听了三位。最后选了个戴眼镜的年轻女老师,就因为那老师第一节课就拿出个小本本,上面记满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常见问题。
很多成年学员容易陷入这些误区:
1.急于求成:"老师,我三个月能学会弹《梦中的婚礼》吗?"醒醒吧,除非你每天练八小时
2.轻视基础:死活不肯练音阶,觉得直接弹曲子才够酷
3.装备党:琴还没摸熟呢,先花两万买了台进口钢琴
我认识个做IT的小伙子就特别典型,报了班非要直接从《克罗地亚狂想曲》开始学。结果呢?弹了两个月还是磕磕绊绊,最后又老老实实回头练《拜厄》去了。
家里有娃想学琴的注意了,这些事越早知道越好:
王老师跟我说过一个事:有个妈妈每次上课都录像,回家和孩子一起看回放练习,结果那孩子进步特别快。你看,家长的参与度真的很重要。
这个问题我被问过无数遍了。这么说吧,自学钢琴就像自学游泳——不是完全不行,但容易养成坏习惯,后期改起来更费劲。特别是手型和力度控制这些,没有老师现场纠正真的很麻烦。
不过呢,如果你只是想弹几首简单的流行歌自娱自乐,现在确实有很多APP和网课可以选择。只是要做好心理准备,可能会走些弯路。
教了这么多年琴,我发现学钢琴最关键的其实就两点:选对老师和坚持练习。北海这边有不少踏实教学的好老师,收费也不贵,关键是要会找。
另外啊,千万别信那些"快速成才"广告。钢琴这东西,真的没有捷径。但只要你找到合适的老师,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练习,迟早能弹出让自己满意的曲子。毕竟,就连朗威也是从《小汤普森》开始学的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