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现状吧。现在公立学校的音乐课,说实在的,很多就是走个过场。一周一节40分钟的课,能摸到钢琴的孩子屈指可数。需求摆在那儿,民办机构自然就冒出来了。
几个关键数据:
我认识个开琴行的老张,他说的挺在理:"现在家长分两种,一种要考级证书当敲门砖,另一种就想培养个终身爱好。咱们得把这两拨人都伺候好了。" 二、选机构的五大坑,你可别踩
见过最离谱的,某个机构墙上挂的"中央音乐学院教授"其实是二十年前的进修班结业证。一定要看:
有次去考察,发现他们用的根本不是宣传说的施坦威,而是贴牌钢琴。建议:
很多机构直接把考级教材当圣经用。其实好的课程应该:
现在市场价从80-800元/课时都有,差别主要在:
1. 师资成本(海归教授当然贵)
2. 场地租金(商场里的肯定比居民楼贵)
3. 附加服务(比如比赛报名、大师课)
有个家长跟我说:"开始图便宜选了个小作坊,结果两年换了六个老师,孩子到现在连踏踏板都不会用。"听着扎心,但确实是现实。
观察到几个趋势:
个人觉得,将来能活下来的机构,肯定得做到三点:
1. 有独特的教学法
2. 建立学员社群
3. 线上线下融合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:选钢琴学校就像找对象,光看外表不行,得实际相处。建议至少试听三家,跟主课老师深聊一次,看看教学理念合不合拍。毕竟啊,让孩子爱上音乐比考过十级重要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