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7 12:05:40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缘起:为什么乐理学习如此重要?

记得第一次面对老师"这是什么调式"的提问时,我盯着五线谱发呆的样子,活像被施了定身法。乐理知识就是音乐的语法,没有它:

  • 弹琴永远在"猫画虎"- 背谱速度比蜗牛还慢
  • 听到好曲子只能干着急

这个认知让我在第三个月培训时,咬牙追加了每周2小时的专项乐理课。

二、突破:三大核心模块实战解析

# 1. 音程与和弦的"开窍时刻"老师画出这个对照表时,我突然理解了和弦进行的内在逻辑:

和弦类型构成音程听觉特征应用场景
大三和弦大三度+小三度明亮欢快儿歌开场
小三和弦小三度+大三度忧郁温柔抒情段落
减三和弦小三度+小三度紧张不安悬疑片段

这个表格让我突然明白:和弦原来是情绪的密码本!

# 2. 调式分析的"悟体验"等等...您是说《天空之城》的主旋律其实是..."盯着老师画的调式转换图,感觉脑内有什么东西"嗒"合上了。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的区别,原来就藏在那个升高的第七级音里!

# 3. 节奏训练的"血泪史"切分音练习的前三天,我的右手简直像得了帕金森。直到老师教我用"菠萝-苹果-香蕉"打拍子(别笑!真的有用),突然就...开窍了?

三、工具:那些救我狗命的学习神器

1.移动应用:Tenuto(音程听力训练)

2.实体道具:磁性五线谱板(随时写写画画)

3.笨办法:手写和弦转位100遍(肌肉记忆)

四、成果:从量变到质变的里程碑

培训半年后发生的神奇变化:

  • 视奏新谱时间缩短60%
  • 能听出流行歌的常用和弦套路
  • 终于敢在朋友聚会上弹《菊次郎的夏天》了!

五、给后来者的肺腑之言

如果让我重来一次,我会...

1.早点开始练耳(真的能省30%时间)

2.每天15分钟理论+实践(比突击管用)

3.录音!录音!录音!(听自己的演奏最涨经验)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——当你能用属七和弦给《生日快乐》加花时,那种成就感,绝了!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