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地铁站还都是奶茶店加盟广告,今年突然全变成黑白琴键了是不是?其实这事儿跟南京文化补贴政策直接挂钩——政府给音乐教育机构的场地租金减免最高能达到40%,这就导致:
(突然想到个关键问题)那这种火爆能持续吗?我特意翻了教育局文件,发现艺术类非学科培训明确不在"双减"限制范围内,政策风险确实比其他教培项目小很多。
先泼个冷水——市面上90%的招商广告都在玩文字游戏。我整理了个生死 checklist:
必须问清楚的:
容易被忽悠的点:
(拍桌子)重点来了!有个特别简单的验证方法——要求参加试听课。不是那种专门准备的演示课,是随机挑个正常上课的班级旁听。真金不怕火炼,敢让你随便听的起码教学质量有底。
直接上对比表更直观:
投资档位 | 适合人群 | 隐形坑点 | 回本周期 |
---|---|---|---|
10-20万 | 宝妈副业 | 被捆绑销售乐器 | 18-24个月 |
30-50万 | 跨界转型 | 装修超标严重 | 12-15个月 |
80万+ | 职业投资人 | 区域保护形同虚设 | 8个月 |
(突然想到个案例)新街口有家店特别典型——老板原本做服装批发的,选了个月租金2万的场地,结果发现钢琴教室需要做声学装修,光这单项就多花了15万。所以啊,外行最容易低估的就是隐形成本。
我知道你们最想问:"这玩意儿到底怎么赚钱?"说穿了三层皮:
1.基础班:靠课时费走量,但竞争激烈
2.进阶课:考级/比赛辅导,溢价能到300%
3.乐器销售:这才是利润大头,入门琴提成就有20%
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——南京家长给孩子买第一架钢琴的平均预算从2019年的8000涨到了现在的1.5万。而且啊,很多机构现在搞"学费抵琴款"套路,本质上就是...
(突然打住)等等,这会不会说得太透了?反正你们记住,单纯靠收学费的机构现在基本都半死不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