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啊,我第一次听说雅马哈还以为是摩托车品牌(笑)。其实人家在音乐教育领域已经深耕140多年了,全球每三台钢琴就有一台贴着那个音叉标志。他们的培训体系有个特别接地气的特点:不搞玄学。比如:
去年有个调查显示,87%的成年学员表示"看懂了五线谱"数据在同类机构里相当能打。
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问"能弹《梦婚》"这就跟刚学炒菜就要做满汉全席似的。雅马哈的入门课设计得很聪明:
1.前3节课:专门玩节奏游戏,敲桌子打拍子比弹琴时间还长
2.第4-6节:右手先学5个音,能弹《小星星》变奏版
3.两个月后:突然发现左手居然能自动配合了
我认识个宝妈李姐,她家娃学了半年后,现在听到超市背景音乐都会说:"妈妈这是C大调!"你看,培养音乐敏感度比硬啃谱子重要多了。
别觉得这是小朋友的专利,我们培训中心35%学员都是上班族。但有些坑得提前知道:
上周还有个程序员学员,用学代码的思维记和弦进行,现在都能给同事婚礼即兴伴奏了。
他们的"集体课"刚开始让我很怀疑——十几个人一起弹不会乱套吗?结果发现这个设计绝了:
最让我意外的是教材里的伴奏系统,弹主旋律时背景会自动出现交响乐团,瞬间感觉自己开音乐会似的。这种即时成就感,对保持学习热情特别重要。
很多人纠结要不要考级,这么说吧:把它当GPS导航,别当终点站。雅马哈的考级体系分成12个阶段,但有意思的是:
去年有个60岁阿姨考过5级后,现在天天在老年大学当钢琴伴奏。她说:"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识谱,年轻时这可是资产阶级情调啊。"##个人观点时间
我觉得雅马哈最厉害的不是教出多少演奏家,而是让音乐真正变成生活的一部分。他们有个理念我特别认同:钢琴不是家具,是玩具。见过太多家庭买了几万块的钢琴最后变成置物架,真的太可惜了。
现在很多机构动不动就吹"培养下一个郎朗"要我说啊,能让学员三十年后来句"我还会弹《致爱丽丝》"真本事。毕竟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,不就是让人生多一种表达快乐的方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