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琴行看到小不点们踮着脚弹琴,总有人嘀咕:"小学琴会不会太残忍?"其实吧,关键要看家长的心态。我见过凌晨五点陪练的虎妈,也见过把钢琴当大型玩具的佛系家长,你说哪种更好?
上周还有个家长跟我吐槽,说在某连锁机构交了2万块,结果半年换了4个老师...选培训机构真不能光看装修,得盯住这些:
1.老师资质:别被"中央音乐学院毕业"住,直接让老师弹段《野蜂飞舞》试试水(开玩笑的,其实看教学案例更实在)
2.课程体系:有些机构用的还是十年前的教材,最好选带英皇考级或国内音协认证的
3.试听课套路:遇到那种45分钟课让孩子玩30分钟游戏的,赶紧跑
4.琴房环境:重点看隔音和通风,夏天去要闻闻有没有霉味
5.退费条款:白纸黑字写清楚,蚌埠某知名机构去年就闹过退费纠纷
有个学生家长特别逗,每次回课都说"我们每天练两小时!"一听全是错音...这就引出了居家练习的痛点:
-误区1:时间越长越好
不如定个小目标:"今天把前8小节节奏弹准"比漫无目的练管用多了
-误区2:必须家长盯着
建议装个智能陪练APP,比你在旁边吼"弹错了!"十倍
-误区3:错音下次改
这就跟写错字不擦直接描一样,错误的肌肉记忆最难改
"孩子很有天赋"可能只是客套
"要多练习"其实课堂表现不理想
"考级"潜台词是该加课了
说真的,遇到能直说"孩子今天手型又塌了"的老师,就珍惜吧。蚌埠有个教了20年的老教师特别实在,会直接告诉家长"这孩子更适合打篮球"虽然难听但省了冤枉钱啊。
1.智能钢琴:两万多的电子屏最后沦为动画片播放器
2.速成班:宣称"弹奏《梦婚》"的基本都是骗子
3.考级包过:去年蚌埠就查处过买卖证书的机构
4.大师课:对初学者来说,听朗朗讲课不如先把音阶弹顺
有家长问我:"要不要买三角钢琴?"你家住别墅,否则立式钢琴足够用到十级。蚌埠龙子湖区有家二手琴行,经常能淘到音乐学院淘汰的练习琴,性价比贼高。
学了七年钢琴最后放弃的孩子,和坚持下来的孩子到底差在哪?我觉得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家境,而是有没有遇到那个让他眼睛发光的瞬间。可能是第一次完整弹出《致爱丽丝》,也可能是校庆表演时的掌声。
在蚌埠教琴这些年,最让我触动的是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,用三千块的电子琴练到业余十级。他爸说:"我们不懂音乐,就看他弹琴时高兴,值了。"你看,学琴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?